董和:清廉节俭的蜀汉名臣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频现而著称。在这一时期,不仅有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广为人知的人物,还有一些虽名声不显但却功绩卓越之士,董和便是其中之一。

  清廉节俭的典范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祖籍巴郡江州(今重庆)。东汉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得到益州牧刘璋的重用,先后担任牛鞞(今简阳)长、江原(今崇州)长及成都县令。当时,益州物产丰富,奢侈之风盛行,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然而,董和却以清廉节俭著称,他一年四季皆身着布衣,粗茶淡饭,以自己的节俭行为为众人做出表率。他不仅自身节俭,还以儒家礼制规定相关律法,严禁地方豪强和普通百姓逾僭礼制、铺张浪费,这种清廉节俭的形象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深得民心的官员

  董和在担任成都县令期间,不仅清廉节俭,还赏罚分明、勤恳尽职,深受百姓爱戴。他针对当时奢侈浪费的风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使得成都的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县里的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厉,曾鼓动刘璋调任他为巴东属国都尉。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出后,成都县城中的官吏百姓纷纷扶老携幼来挽留董和,人数多达几千人,足见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刘璋无奈,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两年。在担任益州郡太守期间,董和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诚心相待,深受对方的信任和爱戴。

  鞠躬尽瘁的幕僚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左将军府事务。在此期间,董和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殷勤忠国,堪称做幕僚臣子的榜样。他与诸葛亮志趣相投,品性相合,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诸葛亮在《与群下教》中特别赞扬了董和的勤勉和忠诚,表示如果大家能够学到董和的十分之一,那么他的过错就可以减少了。这足以说明董和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诸葛亮的深远影响。

  家风传承的楷模

  董和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节俭,还非常注重家风的传承。他教育子女不追求荣华富贵、不爱慕虚荣,要做一个正直廉洁、淡泊名利的人。他的儿子董允后来成为蜀汉的重臣,继承了董和的优良品质。在益州名士许靖家办丧事时,董允和费祎准备一同前往,董和故意给他们安排了一辆简陋的“开后鹿车”。通过这次坐车经历,董和让董允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人的美德。这种家风传承的精神在蜀汉政权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董和:清廉节俭的蜀汉名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频现而著称。在这一时期,不仅有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广为人知的人物,还有一些虽名声不显但却功绩卓越之士,董..

    董和:清廉节俭的蜀汉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