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说客之冠苏秦,苏秦是怎么游说各国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苏秦是东周洛陽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 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张仪之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苏秦最初是一个普通士子。作为士人的苏秦读书略有小成时便入世求通,不过,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辛苦几年却大困而归。苏秦回到家更加落破,父不以其为子,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于是闭室不出,把以前的书都翻出来,再看一遍,他叹息说:“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后来,他得到一本叫《陰符》论述陰谋论的书,大受启发。一年之后,他西上秦,想以连衡之术游说秦国,正好碰上商鞅被诛,秦王不喜欢游说之士;他于是折而入赵,向赵国相推销他的合纵之术,还是被人嘲弄;他北上燕国,在易水边上,他的朋友差点舍弃了他,困顿一年之后,终于否极泰来,说动了燕王,并进而受燕王资助,南下说服其他五国,合纵以拒强秦,得以佩六国相印。几年后,他又到了齐国。

image.png

  当时,齐国、秦国是东、两大国,强秦更是不断出兵干扰其他弱国,这让它们很不舒服。为了根本防止秦人的干预,苏秦想出了一个极为奇谲的高明主意:假如我们能以齐、赵、魏、韩、燕五国主力合纵攻秦,以目前秦国尚不够一极独大(而是齐秦等大)的能力,势必被压迫得抬不起头来。趁秦国气沮,五国与秦人群殴的时候,齐国第二次大举兴师灭宋,就可以一鼓而得志了。

  这个伟大的设想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一个陰谋(这叫做“驱狼通虎”,当狼和虎互相咬成一团 的时候,齐国就可以在周边任意扩张了)。苏秦把这个大陰谋讲给齐泯王听的时候,两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栗。谁能为齐泯王实现这一伟大陰谋,促使五国攻秦呢?那当然只有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 家、纵横家——苏秦同志了。于是苏秦奉命,开始了他穿梭五国的口舌外交 征程。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这两个词是形容古代盲流的,形容苏秦也合适。当初孔子周游列国,落脚一个地方,席子还没焐热了,就卷起来又走(孔席不暖)。墨子天天到外面办业务,家里不生火做饭,也不回来吃,所以烟囱都没黑烟(墨突不黔)。

  苏秦奔走列国,他“遍事三晋之吏”,与魏国权臣孟尝君(相国)、赵国权臣李兑(相国)、韩徐为(赵将)等人陈述厉害。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超越的想象力和出色的韬略与机智,苏秦一番穿梭外交 ,终于使李兑、孟尝君等人都宣布与秦绝交 ,同意发兵攻秦。韩国是最弱国,唯赵、魏马首是瞻,不敢有自己的主意,也出兵赞助。燕国人当然更听苏秦的,擦干眼泪,再次以两万大军,裹了粮食,自费助战。五国军队声势浩大,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在中原河南的成皋地区会合,准备伐秦。“成皋”就是洛陽以北的荥陽地区,位于“豫西走廊”的出口处。

  当公元前287年,五国军队浩浩荡荡开至成皋地区,守住走廊口,作出发狠西向的样子。走廊另一头——函谷关内的秦国人腿肚子开始抽筋,被迫屈服,不但不敢再干预齐人灭宋,而且还苦着脸“破财免灾”。把以前所占据的温 (河南温 县)、轵(河南济源地区)、高平(济源地区)归还给了魏国,同时也将侵占赵国的两个地方归还赵国。秦国遭受了不大不小的一次挫折。苏秦因此也盛名如雷——不但燕国已经给了苏秦“上卿”爵位、“武安君”封君号、相国地位,而且齐国和赵国也封苏秦为武安君,爵位上卿,因为他成功促成了五国合纵攻秦。这就是后世所讹传的“苏秦掌六国相印”的故事,其实最多两个相印(燕和齐的),加上三个武安君封号。所谓“武安君”,就是一种封君,意思是“以武力安抚天下”(后来白起也受封“武安君”)。

image.png

  游说五国伐秦,难度可想而知,谁敢轻易跟虎视眈眈的秦国闹僵啊!所以苏秦曾比喻说,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黄帝的近邻——西戎,都不肯出面帮黄帝,因为西戎不肯把关系与蚩尤闹僵。可见,我说服三晋各家攻秦,这事黄帝都会难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苏秦之所以做到如此难事,是因为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天下大势。当时中国的天下,是东西两极强国对峙的局面——齐、秦互相势均力敌,对峙战斗。夹在齐秦中间的,是一系列弱国。如果齐、秦两强互相对打,对夹在中间的诸侯各国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所以齐秦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当时人说:“齐秦不合,天下无忧”。

  所以战国时代的中间诸侯各国,都乐意看到齐秦对峙,所谓“离齐秦之交 ”。苏秦让他们合纵攻秦,正合了他们“离齐秦之交 ”的愿望,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乃至壮大。这比起“齐秦循善以图三晋”,当然要舒服一点。于是苏秦一番游说三晋的事业,显得举重若轻。这不得不说是苏秦熟谙天下之大势,选对了符合三晋利益的主张去行事,因而事半功倍,顺利促成了五国攻秦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