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活埋老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哪些朝代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古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网上也有人举出这些各种版本的传说,甚至搬出一些地方戏曲的剧照来“佐证”这个所谓“朝廷龟腚”。

image.png

  实际上,这绝对是一个弥天大谎,估计就像“朱元璋屠山东”的传言一样,属于专门用来抹黑的朝天泼粪。

  相信“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历史谣言的人可以说对中国、对中国传统、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种侮逆天道的倒行逆施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不管是哪一个朝代。

  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需要从深刻理解“以孝治天下”这一传统治国理念真正的意涵开始说起。

  “孝”的本质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虽然,首先旗帜鲜明高擎“以孝治天下”的是汉代,连人才官员选拔任用都以“孝”为第一考量标准,即所谓的“举孝廉”。

  甚至还能编造出诸如“卖身葬父”之类的段子来愚弄老百姓。

  但是,“孝治天下”有更早的历史。

  比如,虽然还有争论,“孝经”成于汉代之前的可能性很大。

  如何来看待始于汉代,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孝治天下”呢?

  本质上说,“孝”就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要正确理解这一点,又需要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人们都知道,儒学在汉之前并非显学,根本原因就是,儒学对于乱世治国来说是无用之学。

  儒学之所以被汉武大帝尊为国家哲学,是始于汉代经学家、公羊学派大儒董仲舒的妙手。

image.png

  董仲舒成功售卖给汉武帝的儒学实际上是用阴阳五行异化了的儒学,董仲舒以所谓“天人”哲学为核心异化了的儒学在《春秋繁露》中进行了系统论述。

  《春秋繁露》实际上就是用阴阳五行来重新解释孔子的《春秋》。

  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十端”,即天地人阴阳五行。

  其中,天是他这一体系的“神”,天的“行为”,即所谓“天道”是宇宙的最高准则。人世间万物都必须遵从天道,如果谁,包括人间帝王在内,侮逆天道都是不能被容许的,必然会遭遇天道的惩罚。

  民间所谓“伤天理”此其所谓也。

  而阴阳五行是天道的具体准则。

  董仲舒什么样的生花妙手让不受人待见的儒学化身成为“独尊”的国家哲学了?

  核心在于,董老爷子将“天道”阴阳五行扩展到人类社会,最大的卖点就是用“五德循环”解释王朝更迭的顺序,从而将以汉代秦解说成了顺应天道的必然。

  比如,民间广泛流传的“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段子也是为了契合“五德循环”而编造出来的。

  这样,汉朝就是受命于天的正统,是顺应天命,从而用“天道”赋予大汉的“合法”地位。

  其次,最被汉武大帝看重的另一个卖点就是用阴阳五行赋予“君权天授”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在于,国以家庭作为为基本模型。

  于天道而言,上天是父亲(《为人者天第四十一》称,“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君王是上天的儿子,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天子的行为属于代天牧民。

  于国家而言,君王是臣子的父亲,即所谓君父;臣子是君王的儿子。儿子的一切都是君父恩赐的,臣子对君父自然需要保持绝对的忠诚和顺从(下文“子受之”就是指这个)。

  这种忠诚和顺从,在家庭关系中就是“孝”。

  而,

  孝者,天之经,地之义

  我们经常使用一个成语,“天经地义”,来指理所当然的事。

image.png

  在中国,最优先的“天经地义”就是孝。

  《春秋繁露》之《五行对第三十八》就用五行来解释孝之所谓天经地义:

  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王曰:“善哉!天经既得闻之矣,愿闻地之义。”对曰:“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风雨者,地之所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于天,命若从天气者,故曰天风天雨也,莫曰地风地雨也;勤劳在地,名一归于天,非至有义,其庸能行此;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其义不可以加矣。五声莫贵于宫,五味莫美于甘,五色莫盛于黄,此谓孝者地之义也。”王曰:“善哉!”

  简单来说就是,“天之经”就是君权天授;“地之义”就是臣忠君。

  两者都是天道,都是基于家庭模式下的父子关系。

  因此,天与君王,君与臣子,本质上都是父子关系。

  而臣与子,对君与父,必须“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

  因而,君臣即父子,忠就是孝,孝就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这也是后世进一步演绎出来的“三纲”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依据,至于“夫为妇纲”,则是基于《阳尊阴卑第四十三》中“贵阳而贱阴也。……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的“原理”。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岂有此理嘛!

  总之,“孝就是忠,忠就是孝”,“孝者,天之经,地之义”,引申开来就是“忠者,天之经,地之义”。

  也就是我国2000多年历史,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始终奉行“孝治天下”的根本“法理”所在。

  在“孝者,天之经,地之义”这一根本“天道”之下,会有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位君王敢于侮逆天道,搞出一个什么“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龟腚?

  岂有此理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在热播电视剧《三国机密》中,郭祭酒这一角色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洞察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位郭祭酒究竟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郭嘉呢?真实的郭..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和谋士,而甘罗,这位年仅12岁便被封为丞相的少年,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惊叹,更成为了..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名将。其中,有三位以白马银枪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更是后世传颂的英雄楷模。然而,在这三..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杰出的帝王,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著称,或以仁爱治国闻名。然而,也有那么一些皇帝,他们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刘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奇的经历,成为了三国时期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逐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权倾一时的人物,其中不乏一些被后世唾弃的奸臣。然而,在奸诈与权谋的背后,这些人物往往也具备令人瞩目的才华。本文将盘点几位..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传奇女性,而西汉时期的王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一个普通的农妇,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甚至生下了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那么..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包拯以其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然而,关于包拯是否有后代的..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在拳击这项充满力量与技巧的运动中,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拳王。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非凡的成就,在拳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当谈及“历史上最强..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形象往往与权力、荣耀和残酷紧密相连。关于“人类历史上最无情的帝王”这一称号,历史上存在多位备受争议的统治者,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