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之一陈琳:《讨曹操檄》内容简介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催生了大量的战争檄文,其中不乏经典的名篇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北方的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就是曹操和袁绍,当时袁绍更强一点。为了消灭曹操,袁绍发起官渡之战,在出战前让主簿陈琳写一篇"讨贼檄文"。
陈琳写了一篇《讨曹操檄》,从勤王军的角度,数罪恶而起义,文笔优美。文情并茂,有条不紊,可谓千古绝文。
檄文首先举了赵高、吕后的史例,以复兴为己任的冀望,跃然纸上。
檄文从家世切入,嘲讽曹操是宦官之后。问候对方的长辈,是檄文古往今来的传统,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话,这也是曹操耿耿于怀之处。
檄文提到袁绍曾有三次帮助曹操的恩情,第一次是讨董卓起兵时,袁绍让曹操当部下;第二次是袁绍上表天子让曹操当兖州刺史;第三次是协助曹操平定吕布的叛乱。而曹操反而不顾袁绍昔日恩情,讽刺了曹操的忘恩负义。
檄文抨击曹操不礼遇士大夫,像任意诛杀九江太守边让、逮捕太尉杨彪下狱、擅收议郎赵彦致死等,激起敌仇同慨。
曹操公然挖坟墓取财物,“破棺裸尸,掠取金宝”,为盗坟还设置“发丘中郎将”(相当于挖土将军)、“摸金校尉”(相当于采金队长之类)等官衔。檄文直指曹操曹操伤伦理,缺德范骂的痛快淋漓。
檄文结尾时再提曹操的种种不是,断定其失败在即;称赞袁绍的优势,褒扬其胜利在望。然后提出悬赏酬金:“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这篇檄文铺陈史事,洋洋洒洒,历数曹操的种种罪状,呼吁天下人群起讨之。
其中有许多文采斐然、斥责有力的名句,如历数了曹操“实为汉贼”的罪行:“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科防互设”,使国人“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虐烈,于操为甚”。而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来讨伐曹操,正是“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
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病发作,正卧床休息。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读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遂聚众谋士商议迎敌。
“陈琳之檄,可愈头风”,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
公元三世纪前后,在华夏文坛,活跃着两个文学偶像天团,分别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凭借名士风度流传千古。其中阮家占据了三个..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粲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曹操除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是一位文..
在历史长河中,王粲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七哀诗·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
在历史长河中,刘桢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众所周知,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创作风格被曹丕形容为“壮而不密..
三国时期,曹操除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是一位文学家,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有名的文学家,合称“三曹”。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建安七子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建安七子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还是孔融,毕竟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家喻..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王粲极富文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