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默默无闻的修锅匠,写下一首诗成千古名作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令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所谓“英雄不论出处”,这句话用在唐朝的诗人身上十分合适。

  唐朝诗才辈出,但并不是所有诗人都是出生书香门第,很多人其实出身贫苦。

  就像“七绝圣手”王昌龄,他早年贫苦,以种田为生,30岁进士及第后,才摆脱了“农民”的身份。

  当然也不是所有诗人都能混成名人,更多的是默默无闻。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胡令能了,这个名字也学我们没听过,但是他的一首《小儿垂钓》,却是耳熟能详。

  全诗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image.png

  胡令能比起“诗人”这个称谓,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修锅匠”。

  他早年生活困苦,以修补锅碗瓢盆为生,人称“胡钉铰”。

  可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修锅匠,却写下千古名作,还年年入选教科书,不得不令人感慨:高手在民间啊。

  关于胡令能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天,一个广袖飘飘的仙人来到胡令能家中,剖开他的胸腹,将一卷书置入其中,又帮他缝合如初。

  仙人离开后,胡令能便能诗作文闻名乡野。

  如今我们看来此事实在荒谬,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胡令能诗才之高,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传说。

  史书中关于胡令能的记载实在太少,后人多推测其为隐士,修锅不过是他的谋生手段罢了。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便是如此。

image.png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这首诗。

  这首诗是他到农村拜访友人,却不慎迷路,遇上一个钓鱼小孩,向其问路后所写。

  短短四句便将小孩的专注、认真、机智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心生喜爱。

  诗歌开头一句写的是小孩的外貌和动作。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娃娃正坐在水边,专心致志地学钓鱼。

  诗人没有着力刻画小娃的容貌,而是以“蓬头”二字一笔带过。

  这里诗人不是指责小娃不修边幅,而是为了突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这个年纪的小娃最是自由自在,何况出生山野,更是不受束缚,这样写来显得真实自然。

  而一个“学”字,则是诗人的猜测,而后文诗人写到的坐姿也证明了这一点。

image.png

  接着的第二句写的是小娃钓鱼的坐姿。

  他侧着身子坐在青苔上,四周的绿草映衬着他小小的身子。

  都说“稳坐钓鱼台”,很多钓鱼者都是正襟危坐,而小孩却是随意侧身而坐,可见他是初学者。

  而“莓苔”本是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说明了小孩选择的地方本就是阴凉无人的去处,这也为他后文的不应人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诗人向小孩问路的情景。

  诗人在山间走了许久也不见人影,终于看到小娃,自会上前问路。

  但是小娃却便远远地招手,并不应答。

  不是他没有礼貌,而是怕惊扰了水中的鱼儿。

  寥寥数语,一个机智可爱的小娃形象便跃然纸上。

  从小娃招手的动作来看,他并非是完全不鸟路人,只是怕他的声音会吓跑鱼儿,这很符合钓鱼者的心态。

  而小娃招手后,是否会跟问路者耳语一番,就只能靠读者来想象了。

  至于诗人,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他不仅没有因为小娃的“不应人”而心生愤怒,反而对这小娃赞赏有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小娃的喜爱。

  全诗来看,语言朴素自然,却别有一番风趣。

  短短四句便将小孩的纯真可爱描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样发富有童趣的画面在唐诗中也算是别具一格了。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童年的诗歌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