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与其皇后合葬陵墓:永定陵简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永定陵陵墓概况

  永定陵是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周围有建筑遗址土丘16个。因此陵至今尚未正式发掘,陵内情形尚不为人知,地面上的建筑已毁无存,不过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在北宋诸陵中是保存的最好的一组。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年-1022年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年~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

  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

  永定陵葬有三位皇后,即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李宸妃本是刘皇后的侍女,后来为真宗所爱,被封为“才人”,生了真宗最小的儿子赵祯,即后来的仁宗皇帝。赵恒有六子,五子皆早殇,只剩下李氏所生这个宝贝儿子。但李氏生下赵祯不久,刘后就派人毫不客气地将赵祯抱去,据为己子。真宗死后,赵祯继位,当时他只有12岁,朝中大事完全由刘太后一手决定。不久李氏级别被晋升,但却命她前去巩县,伺候永定陵。传统戏曲“狸猫换太子”,就是根据这段事实演绎而成。

  永定陵修陵过程

  刘太后任命宰相丁谓为营建皇陵总负责人。宦官雷允恭为皇陵都监(工程具体负责人),末谓是苏州人。史书上称他“机敏有智谋”但又“奸狡过人”、“阴谋诡谲”。他用“奏告祥瑞、营造宫观”的办法迎合了真宗的心理,从而取得寇准的好感,他竭力向寇准献殷勤。一天丁、寇一起在宰相府会餐,寇准的胡须上粘了许多汤羹。

  丁谓见了连忙一手掏出手帕,一手捋着寇准胡子去搽。这种低三下四的媚态,寇准实在忍受不了,就笑着拒绝道:“丁参政是国家的大臣,现在当众为长官搽胡须,恐怕不合体统,有失品格,再不要如此”。几名话说得丁谓面红耳赤,从此结下怨仇,伺机报复。不久丁谓与太监雷允恭拉上了关系,他用雷做耳目,宫中的机密和皇帝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而雷允恭则靠丁谓将自己的势力和影响扩大到外朝,两人互相利用,沆瀣一气,排斥异己,打击正人。

image.png

  寇准、李迪等大臣,都在丁、雷的中伤下,被先后罢去中央官职,贬窜到边远地方。于是,丁谓当上了宰相。丁、雷更加骄横跋扈,“党恶丑正”、“天下目为奸邪”,朝臣无不愤愤不平。副宰相王曾列是忧虑,有心除掉二人,却一时无计可施。

  丁、雷既被任命为修陵使,这是皇家的一种信任差使,两人好不高兴。当时,司天监(掌天文、历法、祥瑞、兆候的机关)已经选定永安东北六里的卧龙岗为陵址,可是雷允恭看后,认为不吉,须要再上移100步才是“宜了孙”的吉地。在家不敢违抗,负责施工的夏守恩带领人夫几万人,按照雷允恭指定的地方动工破土,谁知开挖才几尺深,就出现了许多卵石,再挖,地下水涌了出来。依照风水书上说法,葬地受水,尸骨埋下要被散的,是很凶的事。

  有人将此事报告朝廷,丁谓却对雷允恭百般包庇。于是皇太后刘氏命王曾前往陵地调查,王曾将事调查明白,回报太后说:“臣到陵地踏勘、了解,人人都说原定陵址最吉,新址受水断不可用,丁谓包藏祸心,让雷允恭私移皇堂于绝地,实在罪大恶极”;刘太后听后大怒,又查出丁、雷勾结的许多事实,于是下令雷允恭“赐死”,丁谓流放崖州(今海南省崖县)。王曾利用修陵这件事,除去了两个当权的坏人,后世史家赞他“一网而得二奸”且不著痕迹,是巧妙的政治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