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西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 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赏析】

image.png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image.png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或吴县人,祖籍开封,家居山阴。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做过张士诚幕僚。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明高祖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爱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拟委以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此前,高启《题宫女图》一诗,招惹谗臣挑唆诬以讥讽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怀。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复浚锦帆泾”,营建衙府,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引来杀身之祸。因衙府旧基原为朱元璋曾经的敌手张士诚王宫旧邸,《上梁文》又有“龙盘虎踞”四字,谗臣吴帅蔡本趁机诬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张度亦在弹劾中称其为“兴亡王之基,开败国之河”,遂致高祖大怒。洪武七年(1374),魏观被诛以腰斩,高启受株连,处以腰斩八段,卒年仅39岁。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道:“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明诗纪事》中也有赞誉:“高启天才特绝,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五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诗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收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春暮西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清..

    《春暮西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白居易《春暮寄元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春暮寄元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梨花结成实,燕卵花为雏。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  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

    白居易《春暮寄元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