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如果不投降有胜算吗 司马懿为何会发动高平陵之变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觉得剿灭司马懿父子完全可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主要就是依靠其手上的300..
说起三国时代,我们对曹操很是敬佩。因为作为一代雄主,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和突出,最终建立打下了魏国的根基。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开启曹家一族当为帝皇的历史。可惜整个家族却在后来因为一场政变,直接垮掉,除了名号之外,所有的权力都被司马一族直接把持着。
那场政变叫高平陵之变,具体来说就是魏明帝死前托孤给了两个大臣,要辅助自己的小儿曹芳。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结果后来曹爽凭着自己的身份,大势排挤人才,把所有的老臣全部扫到了一边。而且对司马懿更是过分,直接一步步夺取了他的实权,后来司马懿假装生病,躲过了侦查,同时发动了政变,结果居然是成功了,真是令人吃惊不少。
那么为啥会成功了,按理说当时的形势对曹爽来说,并不是那么糟糕,至少皇帝在他这一边,而且军队基本还在。从大意名分上来说,他是占理的,司马懿发动的政变才是不合法的,而且假借了太后的旨意,根本不作数。但是为啥司马懿就是成功了,而曹爽直接失败,导致了整个家族被灭,甚至整个曹魏势力基本覆灭呢。
第一来说,曹爽太过自大,不懂得分蛋糕。事实上曹爽掌握大权之后,干的一些事情,真让人吃惊不少。整个大部分朝臣,特别如蒋济高柔这些都被他直接弄到了清水衙门去养老,更别说其他大臣了。而且他换上了都是亲近宗族的这些官二代们,说能力基本上没有。而且在地方上更是大势插手,开始肆意夺取属于政府的权力,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可以说曹爽的敌人不仅仅是司马懿一个人,而且大多数满朝文武那些。这恰恰就是他自己弄出来的苦果,而自己却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了也没当回事。
第二来说,始终不听人言。比如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曹爽自己不是没有战力的,而且其优势很大。加上他还有一个智谋之臣桓范不顾生命地跑出城到了高平陵,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曹爽自己把皇帝弄到许昌去,而且这也是当年曹操干过的一件事。
最主要的是高平陵里许昌并不远,只有两天的路程,那里军械那些都是很充足的。粮食来说,虽然困难,但是桓范自己有大司农令在手,可以签发征调就是。到了许昌,基本上只要开展勤王之事,相信天下整个魏国响应者还是很多的。毕竟整个曹魏政权深入人心几十年了。到那个时候,司马懿没有大义名分在手,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可惜这些曹爽没有听。
第三来说,曹爽一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投降了就可以做个富家翁。在这一点上,其实他是最可悲的,之前即使把司马懿撵下台都没有取他性命。他估计认为人家和一样,可惜大错,要知道当初连曹操及曹丕乃至后面的皇帝都在防范他。结果曹爽想当然认为自己不会死,于是兴起了投降的念头,结果最后被人找了个由头直接族灭。如果曹爽还活着,知道他犯下的这三条大错,我估计也会直接羞愧而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觉得剿灭司马懿父子完全可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主要就是依靠其手上的300..
曹髦的机会真的是司马师之死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贵乡公曹髦被大家熟知的,就是他说出过那句话,司马昭之心..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刘备和孙权可以说各路诸侯中最大的赢家,但是笑到最后的却不是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曹操麾下的司马懿,司马懿不仅善于隐藏自己..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
说起三国,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曹操和司马懿等人。记得《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光在三国时期体现出来,在中国的..
说起三国时代,我们对曹操很是敬佩。因为作为一代雄主,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和突出,最终建立打下了魏国的根基。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开启曹家一族当为帝皇的历..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怎么来的?最后又去哪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老谋子司马懿之所以能篡夺曹魏的江山,其法宝就是2个字:..
近日,《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已近尾声。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痛下杀手,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诛灭三族,总共杀掉7000余人。观众惊呼“司马懿终于黑化”,这与..
高平陵之变,亦称高平陵政变、高平陵事变或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的三千死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末年由于恒,灵二帝对宦官的宠幸导致国家政权腐败,使得天下百姓纷纷起义。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