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晚年请求朱棣释放一人,此人究竟是谁?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姚广孝是明初政治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人。他的性格..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姚广孝是明初政治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人。他的性格、追求及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一个谜团。
说他是僧人,六根清净,但他又积极入世,辅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起兵,与他在背后的推动密不可分。当朱允炆在相继削夺周王、齐王、代王、齐王、岷王等藩王爵位与封号时,姚广孝便开始劝说朱棣起兵。朱棣其实还有些犹豫,他认为民心在建文帝一方,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姚广孝却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天道大于民心,天道在朱棣一方。这让朱棣坚定了信心。朱棣起兵的借口,诛齐泰、黄子澄等小人,朱棣的军队号称靖难之师,这些都出自姚广孝之手。《明史》称朱棣“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虽未曾亲临前线,但是功劳却排第一。真正是决胜千里之外。
要说他贪恋红尘,但是朱棣登基之后,他却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需求。朱棣赏赐他豪宅、美婢,都被他拒绝了。朱棣让他蓄发还俗,赐其名为广孝,但是他仍坚持为僧,拒绝蓄发。他常年居住在寺庙,平常都是穿着僧衣,对锦衣玉食没有需求。朱棣赏赐他一些钱帛,他都分赠给族人。要说权力,他所任多是虚职。虽然地位很高,但也很超然。他也没有对权力表现出特别的追求。
要说他不在乎夺权带来的杀戮和道德代价,他又会感到内疚和茫然。他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被当作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他功成后回老家,同胞姐姐不愿意接纳他,好友王宾又将其拒之门外。不仅如此,两人还都对其指责不断。王宾称“和尚误矣”,姐姐更是直接责骂。《明史》称:“广孝惘然”。他没有像其他谋臣那样的觉得帮助朱棣登基理所当然或者是其抱负。他对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是否这真是其追求,心中没有定论。与心思阴狠的谋臣相比,他心中愧疚情绪居多。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朱棣亲自前去探望。朱棣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姚广孝道:“僧人溥洽是臣好友,一直被关在监狱中,希望陛下能够赦免他。”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朱棣占领南京城后,建文帝自焚。但是朝野之间也有传言说,朱允炆实际上是被溥洽所救,由其主持剃度,并在他的帮助下逃跑了。谣言纷纷,都说他知道建文帝所在。朱棣对建文帝是否已死,仍然存有怀疑。他于是将溥洽逮捕,不停拷问建文帝的下落。可是一直没有得到结果。就这样,溥洽被关了十几年。
姚广孝可能知道对于朱允炆这件事上,朱棣非常在意,他不敢有所谏议,所以始终没有将溥洽救出。但是溥洽有这样的遭遇,与他有莫大关系。作为好友,姚广孝心中也是非常愧疚。在其临死之际,他便把释放溥洽当作了遗愿,这样朱棣怎么也该答应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朱棣答应释放溥洽之后,姚广孝强撑着叩头拜谢。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临死之际,姚广孝总算了了心事,他复杂的一生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姚广孝是明初政治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人。他的性格..
姚广孝是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僧人,精通三教。 他一生中的最大成就就是帮助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王位。 在十几岁的时候,姚广孝就剃度出家做了和..
姚广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姚广孝,法名道衍,朱棣身边最具谋略的谋士,世人称他为“黑以宰相”。建文帝下旨削藩,燕王朱棣..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方孝孺,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曾经屡战屡..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棣为何能成为唯一的,以一地(封地)之力举兵成功的人,不仅仅是其军事有突出才能,..
说到刘伯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人和诸葛亮齐名,号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位军师堪比朱元璋时期的刘伯温,他用一生的..
说到溥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明朝永乐十六年,锦衣卫诏狱里,一位老人双目紧闭。这位老人已经74岁了,虽然在..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XXX的故事。 公元1352年,还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收到了儿时小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
“妖僧”姚广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在明朝历史上,道衍和尚——姚广孝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晚明文人凌濛初在其作品《拍案惊奇》中,收录过..
你真的了解姚广孝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