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大战明朝的兵力如何?明军犯了哪些错误
松锦大战,从16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经的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清朝开始向他们的山海关迈进。这一场战役,可以..
1640年7月,即明朝崇祯十三年,清朝崇德五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开始围困锦州,松锦之战爆发。到1642年,松山城被攻陷,松锦之战宣告结束,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明朝最精锐的兵力丧失殆尽。在这场战役,已经成为清朝藩属的朝鲜也派兵助战,而且战后他们却宣称此战是他们的功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朝鲜李氏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向明朝称臣纳贡,直到后金的崛起。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出兵1.3万人帮助明朝,结果战败投降。此后朝鲜还一直与明朝联络,这引起了后金的不满,1627年,皇太极派兵征讨朝鲜,逼迫他们与清朝结盟,史称“丁卯胡乱”。但是朝鲜依然心向明朝,才引发了1636年的“丙子胡乱”。
这次皇太极亲率10万大军,直入朝鲜境内,仅用十二天的时间就直抵朝鲜都城,并且包围了南汉山城。最后朝鲜国王李倧被迫出城投降,向皇太极请罪,行三跪九叩之礼,自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每逢清朝用兵,朝鲜也要派兵助阵。1640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朝鲜派出数千炮兵(使用火绳枪的步兵)参战。
对于这些朝鲜炮兵的表现,中方史料非常有限,几乎没怎么提及,不过朝鲜方面却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而且朝鲜人甚至认为松锦之战,清朝之所以能够胜利,全靠他们的炮兵!比如《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是役也,汉兵死亡甚多,而中炮者十居七八,汉人自此恨我国益深”。也就是说明朝军队有70%-80%是被朝鲜炮兵打死的。
曾经出使过清朝的朝鲜官员成以性说:“洪承畴受委军门,来援大战,蹙敌于城东山城,敌 方求走无路,而鲜炮乱发,洪遂退阵,及其大雾误事,松堡失守,天邪人邪!”意思是说,洪承畴的军队被朝鲜炮兵击退,加上天气的缘故,因此才战败的。有一种说法更离谱,更加让人无语,朝鲜大臣宋浚吉说,每当明朝遗民见到朝鲜人时,就会痛哭道:
“大明之覆亡,专由于锦州之沦陷,锦州之沦陷,专由于你国之精炮。”
按照这种说法,明朝不是李自成推翻的,也不被清朝打垮的,而是被松锦之战中的几千个朝鲜炮兵干掉的。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很显然,朝鲜方面夸大其词,根本是无中生有!
实际上,在松锦之战中,清军面对的是明朝“九塞之精锐”,有步骑十三万,而且装备精良,因此即使是清军也打得非常艰难,比如乳峰山之战,“清人兵马,死伤甚多”。这场战争虽然以清朝获胜,但他们的损失同样也很惨重。那么朝鲜炮兵的表现究竟怎么样呢?大量史料表明,朝鲜炮兵人数太少,加上消极避战,实际上没什么作用。
清朝方面的史料,甚至都没有提到这几千个朝鲜炮兵。其实清朝之所以让朝鲜派兵助阵,多半是出于政治目的,皇太极想把朝鲜绑到清朝的战车上,作为与明朝断绝关系的手段而已,根本没指望他们有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松锦大战,从16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经的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清朝开始向他们的山海关迈进。这一场战役,可以..
满清入主中原之前曾经与明朝打过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也被称为决定两个政权命运走向的战役,这就是松锦大战。 现在大家都知道松锦大战以明朝失败而告终,而仔..
在大明朝崇祯时期,关外的满清皇太极接过了他老爹反抗的大旗,继续在关外进攻关宁防线,只不过他的攻击力度不太大,他正忙着建立满清,而在大明的关内,李自成等一大..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优秀军事指挥官,其中洪承畴要算是里面的佼佼者。 洪承畴家境贫寒,早年曾帮母亲卖豆干为生。后来在亲友的资助下,才正式开始了..
晚年的大明可能已经脱离了上帝的怜悯。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无情的万历,无能的泰昌和天启以及其他五六个荒谬的皇帝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兴梦想的能力的君主..
1639年2月,清朝皇帝皇太极挑起战端,几次派兵攻打锦州城,揭开松锦之战的序幕! 这场松锦之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但其实这场战役非常关键,这是明、清之战..
1640年7月,即明朝崇祯十三年,清朝崇德五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开始围困锦州,松锦之战爆发。到1642年,松山城被攻陷,松锦之战宣告结束,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
说到松锦大决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当初袁崇焕为了巩固宁远,锦州等地,阻挡清军进攻,将其打造为坚不可摧的堡垒,在这其间修建了松山,杏山,塔山,大小凌河等..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承畴败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优秀军事指挥官,其中洪承畴要算是里面的佼佼者。 洪承畴..
大明王朝国祚三百余年,在这几百年的光景中,明朝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网络配图 崇祯八年(1635年),清朝王爷多尔衮率领军队征服了漠南蒙古,获得元朝传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