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仡佬族牛王节 揭秘牛王节的传说与由来
牛王节是中国西南一带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相传牛王节是为纪念牛为人们的生活做出的贡献而举行的酬神节日。“牛王节”又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每到这一天,当..
仡佬族的传统戏剧都有哪些?
仡佬族历史悠久,但是仡佬族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命名的。由于各种原因,仡佬族人数锐减,加上仡佬族是杂居民族,所以仡佬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使得仡佬族的文化有所改变,仡佬族的传统戏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仡佬族的传统戏剧丰富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那么仡佬族的传统戏剧都有哪些呢?
仡佬族傩戏
傩戏在仡佬族各县相当普遍,以涪洋、大坪、镇南、青坪、镇江、石潮、蕉坝等乡最为突出。演出内容包括表现生产劳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范畴,并移植、改编其他剧种剧目。表演分脸子戏(戴木雕脸壳)和粉子戏(戏剧化装)或者兼有。
演出时有帮腔和锣鼓等打击乐器,有的也加入唢呐、胡琴伴奏。必要时还放鞭炮,以烟雾烘托气氛。每“泼”傩戏有一法师(掌坛师),其余人为门徒和配角,少则5—7人,多则十几人不等。主要道具有戏装、脸子、兵器、供案等。
演出时间,一般半堂为7天,全堂为半月,也曾有多到1月或更长时间的。傩戏演出不择场地,室内室外皆可。多为白天念经,晚上唱戏。如单独以念经做法事为内容的活动,谓之为“杠神”,时间1—2天。傩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有《龙三女》《罗通扫北》《赵氏孤儿》等。
仡佬族高台戏
高台戏以搭简易高台演出而得名。演员身着戏装,化装上台。有的用丝竹打击乐器伴奏,有的无伴奏。内容有文戏武戏,又分正戏与小戏(小调)。正戏剧目较多,包括朝代戏、贺戏、花戏、扫台、打加官、孝戏等。主要剧目有《秦香莲》《双连帕》等。青坪、泥高、镇江、喻家等乡都有自己的戏班,每“泼”在15人以内。
仡佬族板凳戏
板凳戏,别名辅陈戏。是一种不用戏台,不化装,也不戴脸壳,只需围桌而坐便能开唱的民间娱乐形式。分角色演唱,配以帮腔,但无动作表演。演唱时不加入伴奏,唱一折(段)吹打一折(段),有时一句结束也加入吹打。剧目与高台戏大体相同,只是唱腔各异。有文戏武戏之分,但武戏亦文唱。
仡佬族傩戏、板凳戏、高台戏是仡佬族传统戏剧,都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最初的节日祭祀演变成现在主要用来表演节目。仡佬族的传统戏剧不仅是丰富了人们日常枯躁的生活,还使得一种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其为仡佬族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都增添了不少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牛王节是中国西南一带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相传牛王节是为纪念牛为人们的生活做出的贡献而举行的酬神节日。“牛王节”又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每到这一天,当..
仫佬族和仡佬族有啥区别?仫佬族和仡佬族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名字看起来很像,但他们之间会有联系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族源、聚居分布、文化上会有相似,仫佬族..
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内容就是“吃新”,节日当天还要准备鸡鸭鱼肉,等吃食煮熟祭过祖后,便可以开餐。“吃新节”是仡佬..
仡佬族独特文化:两个年节仡佬族跟很多民族的传统不一样,仡佬族一年中有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一个是仡佬年,而这两个年节便体现了仡佬族文化的独特性。仡佬族的两个年..
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每个地方的居住条件都会受地域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家居建筑是窑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便是干栏式房屋。干..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习俗。仡佬族自称“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著人”。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
仡佬族的吃虫节:每年的六月初二大家都爱美食,也品尝过各种各样的美食,可是有人吃虫子吗?是的,就是吃虫子,不用太惊讶。有人会问:“谁没事会去吃虫子啊?”你还别说..
仡佬族传统节日:拜树节“拜树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误以为“拜树节”是随便哪棵树都可以,其实仡佬族的“拜树节”拜的并不是所..
仡佬族阳戏仡佬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便极具特色,而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非仡佬族的阳戏莫属。众所周知阳戏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戏剧,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也为文化..
仡佬族的传统戏剧都有哪些?仡佬族历史悠久,但是仡佬族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命名的。由于各种原因,仡佬族人数锐减,加上仡佬族是杂居民族,所以仡佬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