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赴宴时吟诗,吟的是什么诗?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客观发生的,其实并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却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这是为何?其实无非就是观察之人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夹杂了自己主观的看法,其实这也是观察者主观思想的一种体现。
就像有些人看到雨后蜘蛛修复被风雨吹打得残破的蛛网,悲观的人会想这蛛网时常受到风吹雨打,哪怕修复了还是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会觉得这件事没什么意义,但是在乐观的眼里,这蜘蛛却成了坚韧不拔的代表,哪怕明知还有可能遭遇风吹雨打,但是依旧修复蛛网。
所以个人对于所见客观之景的看法,其实顺着脉络一层层剖析,到了最后剖析出的就是观察者的内心世界。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这首诗也是十分有趣,也恰恰体现了这样的一种心态,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趣诗。
《二虫》-(北宋-苏轼)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君不见,鴳滥堆,决起随冲风。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想来应该是苏轼在江边看到一虫一鸟,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趣诗。其中“水马儿”学名叫水黾,一般常见于夏季,是那种浮行于水面,游走跳跃极快的小虫子,形似“大型蚊子”。而“鴳滥堆”就是鴳雀,是鹑的一种,比较弱小不能远飞,是麦收时节常见的一种小鸟,现在比较少见。
苏轼看着“水马儿”在水面上浮行,逆着水流的方向,江水一日千里奔腾而去,但是这小虫却没有随波逐流还是依旧在此地。“鴳滥堆”在风中冲起翻飞,顺风的时候远飞而去不知栖息于何处,而在逆风的时候没飞几步就流落在蓬蒿之中。
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这“水马儿”何尝不是苏轼对于自己的自喻,宁愿逆着大势也不愿和别人同流合污,哪怕世事变幻,依旧保持着自己崇高的品格。而“鴳滥堆”则是表示那些摇摆不定、见风使舵的小人,他们只会随波逐流,靠着依附别人地位才会有所提升,倘若是在比较困难的逆境之中便只能在原地打转。
其实品读这首诗应该联系苏轼的生平际遇,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几经贬谪,也多是有不得志的时候,但是他却从未想过见风使舵向那些所谓的大势低头,这样做到底是愚笨还是智慧呢?难道苏轼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我想在那些辗转反侧的夜里他确实怀疑过过,但是那些怀疑的过程更像是炼钢的过程,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想法。
苏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洒脱和坚持,却让人钦佩不已。对于这首趣诗,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苏轼被贬至黄州,除了基本工资外,每年只能领几瓶“官酒”加一些退瓶费。为养活一..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因此不被变法派..
苏轼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对于夫妻来说,新婚之夜,也就是古代的洞房花烛夜,无疑是人生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客观发生的,其实并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却会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