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坐着生产避免难产 谁都不服就服古人的智慧
古装戏的产妇几乎清一色躺在床上生孩子,这种卧式分娩与现在相同。但其实古人更流行站着或坐着生孩子,即竖式分娩。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
古装戏的产妇几乎清一色躺在床上生孩子,这种卧式分娩与现在相同。但其实古人更流行站着或坐着生孩子,即竖式分娩。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候》中就记载妇人产,有坐有卧,若坐产者,须正坐,傍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倾斜,使儿得顺其理。所以竖式分娩时至少有两人助产,其中一个人要从后面抱住孕妇的腰。在南宋的临产受苦恩石刻中,可见一妇人从后抱住孕妇的腰,前面的妇人则卷衣袖准备接生。
网络配图
对于竖式分娩的情形,唐代王燕《外台秘要·产乳序论》引《峦公调气方》记载,有个人的一妹二女,皆因难产而死。后来他儿媳生产时扶着悬挂起来的横木,用竖式分娩就顺利生下孩子。到了宋代,医学家杨康侯《十产论》亦有一例,一名产妇因久坐椅褥,抵其生路,于是用手扯住悬挂的手巾,屈膝半蹲,产户舒张,儿即生下。
古代医疗条件差,生孩子被形容是产妇过鬼门,竖式分娩之所以较为普及,皆因可以减少难产。古代亦早已出现剖腹产,以减少产妇的死亡率。最早关于剖腹产的记载,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引述先祖的故事:吴回生陆终。
网络配图
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陆终的六个孩子皆妻子女嬇剖腹而产,但吴回和陆终都是远古时神话人物,剖腹产遭质疑。到了三国时期,则有真实的剖腹产案例。南朝刘宋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记载魏文帝曹丕当政时,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
既然古人生产如此难,除了转换分娩姿势,亦会用多种方法催生:催生药和催生符,古人在生产前或生产中会让孕妇服用汤剂,俗称催生汤,与现代给产妇打催产素的功效类似。芫花、天花粉等中药材被现代医学证明有催生功效,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记载,芫花的根有催产、堕胎作用,而天花粉则通月水,治胎衣不下。
网络配图
催生之术在宋代尤其流行,出现好多催生偏方,甚至有人画符催生。《妇人大全良方》中有一味催生丹,称兔毛和皮烧为灰,末之,以酒调方寸匕,服之即产。又有人将催生符、海马、马衔铁等贴于产房,或让产妇握在手中,据称有避免难产之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装戏的产妇几乎清一色躺在床上生孩子,这种卧式分娩与现在相同。但其实古人更流行站着或坐着生孩子,即竖式分娩。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