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有一块石头 游客为何不能跟它合影?
今天笔者大家介绍北京颐和园里一块石头的故事。有人说啦,颐和园里有那么多石头,石头有啥好说的,只不过用来观赏而已。在颐和园乐寿堂的院子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
今天笔者大家介绍北京颐和园里一块石头的故事。有人说啦,颐和园里有那么多石头,石头有啥好说的,只不过用来观赏而已。在颐和园乐寿堂的院子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看起来向一面屏风,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
这块巨石因外形酷似太湖石,因此也被称为“北太湖石”。整块石头横卧在一块汉白玉的石座上,长约8米、宽2米、高4米,总重近30吨。
网络配图
相信大家在风景区里游玩时,大家都会拍照留念,今后如果大家游览颐和园时别跟这块石头合影,因为这块石头还有个名字叫“败家石”。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据说这块巨大的石头最先是在北京房山里被发现的,最先发现的人是明朝官员米万钟。此人爱石成瘾,当这块石头被发现之后就想将其搬到自己府邸中。
网络配图
由于这块石头太大,米万钟为了搬运这块石头可谓倾家荡产。先是雇佣大量的民工来挖石头,然而用冬天洒水结冰的办法来搬运。当石头搬运到北京西南良乡时,米万钟被朝廷罢免了,结果这块石头就被遗弃在良乡。由于这块石头让米万钟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丢了官帽,因此时人称其“败家石”。
时间来到了清乾隆年间,一次乾隆皇帝从清西陵祭祖回来经过良乡时发现了这块石头,喜爱不已,当时乾隆皇帝正在为庆祝生母钮骨碌氏的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的乐寿堂,于是这块石头就做了乐寿堂的屏风。
网络配图
当这块石头被运到颐和园时,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了,而这块石头体积太大,只能拆掉院门才能运入院中。当太后得知要拆院门,很不高兴,“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就在此时,宰相刘罗锅出来解围了,他看到这块巨石时灵机一动,就告诉太后这块石头酷刑灵芝,放在院中会给皇家增添祥瑞。
当乾隆皇帝听了刘罗锅的解说之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 拆掉院墙将这块巨石搬进乐寿堂里。巨头摆放好之后,乾隆越看越喜欢,于是赐名“青芝岫”,意思是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另外乾隆的《青芝岫诗》也还残留在石头上,而东侧的“莲秀”,西侧的“王英”均清楚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笔者大家介绍北京颐和园里一块石头的故事。有人说啦,颐和园里有那么多石头,石头有啥好说的,只不过用来观赏而已。在颐和园乐寿堂的院子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
虽然中国的皇帝一直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过是皇帝的一厢情愿。除了乱世,大部分皇帝都被重重规矩约束着,在皇宫的方寸之间过完一生..
世纪之交,中国报刊爆出惊人消息,据说是有人在国外发现了一张圆明园中式建筑老照片。照片的拍摄时间为1860年10月18日,正是圆明园被焚毁的日子。照片上的这..
如果当年慈禧太后不动用海军军费来修颐和园;难道清朝的海军就能威名远扬吗?既然海军军费的投入是打水漂,还不如这慈禧太后修建的颐和园竟然能流传百世。是啊!我们..
慈禧太后一生权欲滔天,她统治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颐和园是慈禧太后晚年常住的居所,据说院内有一处建筑邪气重重,连慈禧自己都不敢入内,这是怎么回事呢?网..
颐和园是著名的保护遗址,在颐和园的一角却有一只石船。相传这个石船是由乾隆所建造。那么,乾隆建造这条石船的用意是什么呢?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鸦片战争后,由于..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 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