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历史文化 介绍京族的历史概述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京族。根据群众回溯和现有文字材料,京族的祖先从十五世纪开始,就陆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安省)等地迁到今天的东兴各族自治县巫头、澫尾、山心等岛,最先居住在巫头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逐渐向澫尾、山头、潭吉等地发展。

  在澫尾村的乡村中有“先祖父洪顺三年从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的记载。洪顺是越南十六世纪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即公元1151年,相当于我国的明朝武宗正德六年。从此可以看到,迁来澫尾这部分京族,至少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

  京族的祖先迁到江平地区时,邻近的恒望、红坎、贵明、佳邦等地早已有汉族居住。当时的巫头和澫尾还是丛林密盖的荒岛,后经京、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驱蛇蟒、伐荆棘、筑海堤、垦荒坡,开拓了自己的家园。

京族的历史文化 介绍京族的历史概述

  山心和潭吉原来也是荒凉的小岛,与陆地隔着一片汪洋,京汉两族人民携手合作,修筑了海堤,把两个小岛和陆地连接起来,使它变成了两个半岛,既便利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又开辟了大片土地和盐田,发展了生产。

  京族劳动人民初迁来时,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以简陋的渔业工具捕鱼,后来向邻近汉族学会了种植水稻,才逐步扩大起来。适应着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盐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制鱼汁业相当发达,成为京族地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传统文化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京族的哈节:传承与象征的深度解读

      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兴市,居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京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其中,最为人所瞩目的莫过于京族的“哈节..

    京族的哈节:传承与象征的深度解读
  • 京族建筑 京族的石条房有何特点

      京族的传统住房是草庐茅舍,京族人称之为“栏栅屋”。其墙壁是用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上茅草、树枝叶或稻草。..

    京族建筑 京族的石条房有何特点
  • 京族习俗 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  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

    京族习俗 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 京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京族建筑风格

      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间陋的栏栅屋,属草庐茅舍一类。如今,到处是石条瓦房。每块石条长75公分,宽25公分,厚20公分。石条砌墙,房高约7米,屋顶盖瓦,稳固凉..

    京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京族建筑风格
  • 京族的历史文化 介绍京族的历史概述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京族。根据群众回溯和现有文字材料,京族的祖先从十五世纪开始,就陆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安省)等地迁到今天..

    京族的历史文化 介绍京族的历史概述
  • 京族的传统艺术品 京族工艺介绍

      防城石雕  防城石雕产于广西防城港。  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

    京族的传统艺术品 京族工艺介绍
  • 京族人节日里跳什么舞蹈?京族的舞蹈介绍

      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间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具有明显的娱神或娱人..

    京族人节日里跳什么舞蹈?京族的舞蹈介绍
  • 京族人唱什么歌曲 京族的文艺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县的巫头、尾、山心3个岛屿(习称“京族三岛”)。世代以捕鱼为生,兼营农业和盐业。人口11995人(1982年统计)。..

    京族人唱什么歌曲 京族的文艺
  • 京族的特色美食小吃 京族米粉和金丝牛肉

      京族米粉  俗称米壹丝,又称南方米粉,大米经石磨成浆,由大火经锅烫成外型雨伞样大小,熟后放上竹架在太阳下晒干,压平约两个小时后,手工切成丝,摆成扎型后经烈..

    京族的特色美食小吃 京族米粉和金丝牛肉
  • 京族人怎么进行葬礼?京族的丧葬习俗

      京族人对葬礼是非常重视而谨慎从事的。因为他们认为,阴间和阳世是相通的;阴间的亡灵和阳世亲眷仍有某种联系,搞好葬礼,彼此可平安无事;若搞不好,就会让亡灵受苦..

    京族人怎么进行葬礼?京族的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