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所见》赏析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这首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袁枚《所见》赏析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赏析  这首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

    袁枚《所见》赏析
  • 袁枚《马嵬》赏析

    原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鉴赏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文思..

    袁枚《马嵬》赏析
  •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赏析

    原文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赏析  全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赏析
  • 袁枚《祭妹文》赏析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

    袁枚《祭妹文》赏析
  • 袁枚《随园记》赏析

    原文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

    袁枚《随园记》赏析
  •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赏析

    原文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赏析
  • 袁枚《黄生借书说》赏析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袁枚《黄生借书说》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