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皇子请老师,老师说:为何不请刘伯温?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例如,公元1358年,朱元璋率领义军当时攻入浙江睦州,听闻名士宋濂隐居于此,不惜亲自上门拜访,邀请宋濂做长子朱标的老师。宋濂兢兢业业,把朱标培养成一位优秀的太子。而本文的主角,并非朱标的老师宋濂,而是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的老师桂彦良。

  元末明初,浙江人才辈出,不仅有学识渊博的宋濂,还有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刘基),更有一代大儒桂彦良。桂彦良,名德偁,号清节,以字行,浙江慈溪人。桂彦良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已经远近闻名,元朝末年,桂彦良考中元朝的进士,被任命为平江路学教授,专门负责地方教育。因看不惯元朝官吏的腐败,桂彦良挂印辞官,回乡教书。

image.png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濠梁,占领南京,陆续攻占皖南和浙江等地,因浙东人才荟萃,朱元璋陆续请来了宋濂、刘伯温、叶琛、章溢等人才,与此同时,张士诚和方国珍也纷纷收揽人才,桂彦良一时间成为香饽饽,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三方势力都曾派人来请桂彦良。因为桂彦良无意为官,更因为当时群雄争霸,形势并不明朗,桂彦良最终选择隐居山林,没有接受任何一方的邀请。下图为桂彦良书法:

  明朝洪武六年,朱元璋终于找到桂彦良的踪迹,派人将他召入南京。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记载:

  秋八月,上尝从容咨桂彦良以治道,彦良对曰:“道在正心,心不正则好恶颇,好恶颇则赏罚差,赏罚差则太平未有期……用德则逸,用法则劳。”

  桂彦良的这些话,意思是告诉朱元璋,统治者首先要“心正”,然后以德治天下,方能实现长久太平。

image.png

  朱元璋觉得桂彦良的话十分有道理,授他太子正字的官职,让他在文华堂为年轻官员讲课。因桂彦良的平时讲课喜欢汇聚历代精华,联系实际,总让学生们有醍醐灌顶之感,朱元璋非常满意,最终,朱元璋决定聘请桂彦良做皇三子朱棡的老师。

  朱棡,朱元璋嫡子,排行第三,封晋王。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学到真本领,将来镇守太原,拱卫京城。

  且说朱元璋邀请桂彦良出任王傅(晋王府右傅),桂彦良知道责任重大,有推辞之意。朱元璋为了劝桂彦良就任,二人发生了一次对话,非常有意思,《明史》云:

  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对曰:“臣不如宋濂、刘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彦良至晋。

  意思是,桂彦良辞谢,不敢担此重任。朱元璋劝说:“在朕看来,只有你一个人称得上是江南大儒,你如果都不能担此重任,谁还能呢?”桂彦良谦虚道:“我不是江南大儒,我的才学远不如宋濂和刘伯温。”朱元璋回答:“宋濂,一介文人而已,至于刘伯温嘛,他心胸太狭窄,怎能和你比?”

  通过这一番言语交锋,桂彦良很高兴,最终答应入晋王府,担任晋王朱棡的老师。

  关于朱元璋拿桂彦良和宋濂、刘伯温相对比的话,后世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朱元璋乃一代君主,他说的话应该是出自内心的,在朱元璋看来,宋濂虽然有才学,除了编书外,在政治上鲜有作为,真乃一介文士。刘伯温有张良之才,然而心胸不够,对人吹毛求疵,这也是为何朱元璋让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的原因。

  笔者认为,朱元璋所说的“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这句话并非是实话,乃是他为了劝桂彦良情急之下才说出的谦辞。若桂彦良比宋濂优秀,朱元璋为何不让桂彦良教授太子呢?若桂彦良比刘伯温的才能更突出,朱元璋为何要把桂彦良困在晋王府中(后来随晋王去了太原),而不放在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可见,朱元璋当时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故意这么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朱元璋生性多疑:权力漩涡中的帝王心术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其铁腕统治与复杂性格闻名。这位从乞丐、和尚一路逆袭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物,在建立大明王朝后,展现出令人胆寒的猜忌与多疑。他的统治..

    朱元璋生性多疑:权力漩涡中的帝王心术
  • 朱元璋起义与中秋节的隐秘关联:月饼里的历史密码

      在中华传统节日的谱系中,中秋节以其"月圆人团圆"的温情意象深入人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承载着阖家欢聚愿景的节日,竟与元末朱元璋领导..

    朱元璋起义与中秋节的隐秘关联:月饼里的历史密码
  • 朱元璋:娄宿下凡的帝王传奇与历史镜像

      在中国古代帝王神话体系中,天人感应与星宿转世是构建君权神授的重要叙事。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亦被赋予了“娄宿下凡”的天命色彩。这一传说不仅折射出古代帝王..

    朱元璋:娄宿下凡的帝王传奇与历史镜像
  • 朱元璋与刘福通:历史纠葛中的追封疑云

      在明朝开国的宏大叙事中,朱元璋作为核心人物,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刘福通这位元末民变的重要领袖,虽未直接参与明朝建设,却在朱元璋的崛起之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

    朱元璋与刘福通:历史纠葛中的追封疑云
  •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为何朱元璋能脱颖而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为何最终成功的是那个曾经快被饿死的朱元璋?让我们一同揭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为何朱元璋能脱颖而出?
  • 朱元璋画像猪腰子脸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传奇的出身和卓越的治国才能而闻名。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画像中,他的形象却常常被描绘成一副“猪腰子脸”,这引发了人..

    朱元璋画像猪腰子脸之谜
  • 朱元璋称帝后,其昔日地主的命运如何?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介布衣,最终登上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成长历程中,放牛娃的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的重要阶段。那么,..

    朱元璋称帝后,其昔日地主的命运如何?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朱元璋外甥的传奇人生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文忠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他不仅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更是智勇双全的谋臣。  一、李文忠的出身与早年..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朱元璋外甥的传奇人生
  • 朱元璋画像的绘制者探秘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画像一直备受关注。这些画像不仅展示了朱元璋的相貌特征,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关于网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究竟是..

    朱元璋画像的绘制者探秘
  • 朱元璋的铁血与柔情:为何对马皇后不离不弃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铁腕统治著称,其性格中的心狠手辣常为后世所议论。然而,在这位铁血帝王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深情厚谊,那就是他对..

    朱元璋的铁血与柔情:为何对马皇后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