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喋血百丈关 惨烈程度仅次湘江战役

时间: 浏览:加载中...

  百丈关是四川雅安、名山间极具战略价值的重要隘口,也是平原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三山环抱,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得成都无疑”之说。

  百丈关战役是1935年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进行之艰难、之悲壮、之惨烈,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

  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红30军、9军27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攻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攻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红军南下速度之快,攻城拔寨之坚决,让刘湘措手不及。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直接威胁刘湘的政治心脏成都。

  川军各路诸侯惊呼:“南路紧急,匪军大股有直取成都之势。”为了遏阻红军进入川西平原,刘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7个军、3个独立师共85个团、9个独立营,总计20多万川军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在名山重镇百丈关与红军决一死战。

  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4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2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进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被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连续7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受失败。

  对于百丈关战役的失利,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于1935年撰文对其经过进行了总结,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也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客观地总结了战役失利的原因:“我军百丈决战失利,教训何在呢?对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口张得太大,我军高度集中兵力不够,战场的选择失当,如此种种,都与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上的急躁和轻敌有关。”

  1985年,为纪念百丈关战役而修建的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蒙顶山之巅,位于蒙顶山的皇茶园之上。纪念馆占地面积521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后,特别是百丈关战役的活动史实。在名山县百丈镇,建有百丈关战役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红四方面军喋血百丈关 惨烈程度仅次湘江战役

      百丈关是四川雅安、名山间极具战略价值的重要隘口,也是平原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三山环抱,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得..

    红四方面军喋血百丈关 惨烈程度仅次湘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