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就忙着削藩?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说到建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战乱的局势,建立了大明王朝。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吸取汉朝时的经验教训,仍然力排众议采取了分封制度。

  我们知道,本来大明的太子是朱标,他也是朱元璋非常信任和宠爱的太子,两人的关系也算是历朝历代中的典范了吧。不过朱标却没有做皇帝的命,英年早逝了。

image.png

  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在他的其他儿子中做选择,而是相中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他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不过建文帝刚刚登基,就彻底否定了朱元璋的政策,着急忙慌的要削藩,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在当时选择分封制度并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在朱元璋的心里,是希望老朱家的天下永远稳固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朝中有皇帝坐镇,地方有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可以让老朱的天下永固。

  换个角度看,朱元璋是不相信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更相信自己的儿子。其实这也难怪,自古帝王多无情,尤其是皇帝这个位置,实在是太诱人了。这让朱元璋不得不警惕,也才有了诛杀功臣这样兔死狗烹的残酷。

  朱元璋认为,藩王们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朝廷也对其限制很严格,藩王的实力说强也不强,说不强也还有一定的威胁。如果真的有异心,那么朝廷是可以有实力拿下的,如果朝廷有动乱,那么也可以联合起来勤王。

image.png

  当这些藩王联合起来的时候,一定是朝廷有了威胁老朱家统治的时候,并不是要推翻自己的天下。但只能说这是朱元璋的一厢情愿。

  这也是基于他强大的自信所作出的决策,但他并没有考虑子孙后代。这些藩王有很多特权,一个个拥兵自重,久而久之,自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在朱允炆看来,他没有那个信心能够掌控住自己的这些功勋叔叔们。在他眼里,威胁皇权的并非什么功臣武将,而是自己的亲人。

  朱允炆不太自信,这是出于自己的性格使然。他和他的父亲朱标都属于仁义之辈,而他还有点软弱,书呆子气十足。这样的性格让他面对这些叔叔,心里自然有些怵。毕竟朱允炆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练,硬是被朱元璋扶上马的。

image.png

  很多人总觉得有点奇怪。朱元璋为了自己孙子能够顺利继位以及稳定政权,其实做了很多,把能够威胁他的势力都消灭殆尽。可为什么不解决藩王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明初分封制度是朱元璋拍板才定下来的,再让老朱削藩,这不是打他自己的脸嘛。再说了,这些藩王都是他的儿子,他没有任何理由削藩。

  那么这件事只能交给朱允炆了。

  朱允炆其实在继位之前,就已经有了打算要削藩了。为此他整天和黄子澄在商量先灭这个王还是先灭那个王。

  其实这个本没有错,关键是做一件事情方式方法要妥当。朱允炆错在太信任自己这一帮子伙计了,尤其是黄子澄。虽然都是削藩,其实相比较而言,朱元璋钦定的顾命大臣齐泰方法更合理一些。

  可朱允炆更信任黄先生,结果一步错,满盘皆落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王政君与西汉兴衰:为什么说她葬送了大汉江山?

      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王政君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历经七朝,从普通的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其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汉的兴衰历程。然而,后..

    王政君与西汉兴衰:为什么说她葬送了大汉江山?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除了这些..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尽管他才智过人、战略高超,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魏东亭的遭遇引人深思。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皇帝赏识的官员,魏东亭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地位却在不久后急转直下,最终以被贬职收场。探讨..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会参与反对雍正帝的行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隆科..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