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有没有流亡日本?民间为何有这样的传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杨贵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多少骚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他们或吟诗填词,或著文立说,其间有讥讽、有同情,褒扬贬抑,不一而足,堪称洋洋大观。

  然而,她的最终结局如何呢?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在马嵬驿没有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合谋,以替身法,使她逃出虎口,继而东渡日本,在东邻友国寿终正寝。“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察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之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飞快南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过海上漂泊,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回驾长安,因思念杨贵妃,命方士出海搜寻,到日军久津向贵妃面呈玄宗佛像两尊。贵妃则赠玉簪以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虽然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未能回归祖国,在日本终其天年。”

  杨贵妃究竟缢死于马嵬驿还是东渡日本久津终其天年?根据我国历来史籍记载。答案都为前者。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记载说:“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的一座佛堂梨树下,确凿无疑,而且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导致一位老婆婆借此大发其财。

image.png

  此后,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以及清人岑建功所辑的《旧唐书逸文》,都说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驿,与李肇所记载的无甚异词。《资治通鉴》博采众家之说,记载得较为详细:马嵬驿前,护驾的三军将士诛杀了奸佞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还是无效,便要高力士问陈玄礼,原因何在?

  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听后,起初不肯割爱,“倚杖俯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但唐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这时就连高力士也一反常态,对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己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唐玄宗见高力士也站在三军将士一边,知道事已难回,只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并且“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这样才使三军将士“始整部伍为行计”。

  正典史籍是这样记载,稗史、传奇也如此。元和元年(806 年)冬,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他的好友陈鸿和王质夫也寓居该县。一天,他们游览仙游寺,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慨异常,王质夫建议白居易以此为题写诗,白居易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陈鸿写了《长恨歌传》。陈鸿是位史学家,他虽然把《长恨歌传》作为传奇来写,但文中所述仍是史实。

image.png

  在写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一节时,他这样记叙道:杨国忠处死后,“左右之意未决。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俎之下。”

  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日本一些著名的学者也持这一说法。例如,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汉学家、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先生,他在收集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调,写了长达14万多字的《杨贵妃传》,把这位传奇人物的悲欢离合,描写得畅酣淋漓。

  然而也有人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最终当了女道士。如上世纪20年代末期,俞平伯在《小说月报》第二十卷二号上发表的《< 长恨歌> 及< 长恨歌> 的传疑》一文,认为杨贵妃并不死于马鬼坡,死于马前的“峨眉”是另外一个人,很可能是用了掉包之计。

  因为玄宗回朝,改葬贵妃,但是“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没有找到贵妃尸首,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在这里暗示杨贵妃尚在人间,所谓“贵妃居海上仙山”者,无非是一段曲笔。

  俞氏认为,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所述,杨贵妃当是流落到了女道士院。唐代女道士院即娼家妓院,也就是说杨贵妃当了娼女。这对玄宗说来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杨贵妃是死于马嵬驿,还是逃出当了女道士,抑或东渡日本?看来解开此谜,还需要中日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