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也是性情中人谁说西游不谈情?

时间: 浏览:加载中...

  电影《悟空传》上映以后,创下了自春节后国产片的最好首周成绩,也是唯一一部在春节后拿到周冠的国产片。伴随着美国大片的潮流退去,国产片也终于浮出水面。电影《悟空传》的首周成绩为3.95亿,轻松拿下票房冠军。

  电影《悟空传》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不同于《西游记》的单线叙事,而是通过三条主线同时展开,一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三条线的故事相互穿插,相互独立却又有所关联,最终将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小说《悟空传》中,作者今何在不断的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方向的解读刷新读者的视野。在此之上,小说中更是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抗争,爱情这样的主题在里面,让人耳目一新。

  常听人们说一句俗话,叫做“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这话大概来源于《西游记》,因为好像这大千世界里只有《西游记》里的No.1——天产石猴孙悟空才是从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

  如果问一百个人对孙悟空的印象是什么?可能会得到一百种答案:什么勇敢无畏啦,神通广大啦,热爱自由啦,幼稚急躁啦,自以为是啦,居功自傲啦,等等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会对孙悟空有种种不尽相同的印象呢?其实就是因为这孙猴儿代表的是一颗心,一颗人人都有的心,心若一动,千变万化,自然印象各有不同了。

孙悟空

网络配图

  何以见得?你看,孙猴儿长着一个桃子脸,永远不停地蹦来蹦去,不正是一颗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的心吗?孙猴子学艺的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灵台”和“方寸”其实都是指“心”的意思。至于“斜月三星”,你拿张纸来画画看,一钩斜斜弯弯的月亮上有三颗星星,多形象的一个“心”字呀!顺便提一下,这里所说的“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心”,主宰着人的思想意识,就是那个人们常说的“心想事成”、“挖空心思”、“全心全意”、“奉献爱心”的“心”。这里可并不是指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从没有听谁说过“奉献爱脑”、“全脑全意”的吧?

  孙悟空有五大专利: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当然,还有那个令他深恶痛绝的紧箍咒,每一项专利都与“心”密不可分,每一项专利都有其深刻的寓义。请看:

  首先,这“七十二般变化”代表的正是人们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既然孙猴儿代表的是“心”,那么,孙猴儿身体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人的心思、念头的变化。孙猴儿学会了七十二变,就是掌握了心思、念头的变化方法。无论天上地下什么东西都是通过“心”的变化来体现他的形象的。所以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孙悟空,时而是神仙,时而是妖精,时而是飞鸟,时而是鱼虫……从而对孙悟空有了不同的感觉:勇敢、急躁、自大、单纯、幼稚……

  再说这“筋斗云”,它代表了人的意念、念头。四海之外,一日游遍。“筋斗云”给人的印象就是快。世界上什么最快?不是光速,而是人的念头!无论多么遥远,念头一动,心就到了。在《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到达“灵山”的距离也恰恰是十万八千里。“灵山”再遥远,念头到了也就到了。所以去“灵山”取经,正是修心的历程。

  孙猴儿手里的宝贝“如意金箍棒”,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的是人的心气儿,要不怎么叫做“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呢?人心如天河——或心潮澎湃,或心若止水,万千气象变化无常,要想让它安定下来就全凭着人的一口心气儿。人生一口气,想干成大事、想铲除前进路上的种种妖魔鬼怪,也全靠这口心气儿,所以金箍棒起,妖精胆寒。

  说到金箍棒还要提一提,孙悟空有万钧神力,他去东海讨要兵器,换了几件他都说:“轻!轻!还是轻!”最后竟然拿走了大禹治水时的这块神铁,一万三千五百斤呀!孙悟空竟然舞动自如。好大的力气!力气,力气,人最大的力气在哪里?就是他的心气儿!

孙悟空

网络配图

  还有那双“火眼金睛”,火代表了明亮,金睛象征着闪烁。“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炉里炼出来的,而这八卦本身就是无穷的变化,这意味着只有历炼过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这世间无穷变化成的无限幻象。

  至于那个套在孙悟空头上给他带来无穷烦恼的紧箍儿嘛,不要忘了观音菩萨说过“紧箍咒”的大名是叫做“定心真言”,“紧箍咒”就是为了平息那颗不时躁动的“心”,让它别蹦得太出圈儿了。带上这个圈,他叫孙行者,不带这个圈,他就是个妖怪。悟空修炼成佛的时候,这烦恼的箍儿自然就不见了。

  看看,孙悟空这五大专利全部是“心”的形象体现吧!可见,这被称做“心猿”的孙猴子果不其然就是大自然造化孕育的你我众生的心灵。

  在我们这个花花世界里,社会和环境使得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不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源头确都是相通的,其实我们原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常听人说不知自己在想什么?不知自己在干什么?总之,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人们渴望找回自己的心,蓦然回首,忽然看见,孙猴儿就是你的心。

  在描写孙悟空跳出八卦炉的时候,《西游记》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识深”。那么,孙悟空所代表的“心”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意味呢?我觉得这深意就是同时体现在孙悟空身上的三种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也可以叫做兽性、人性和神性。这三种本性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是人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他们的此消彼长,构成了我们万般无奈而又无限眷恋的人间万象。

  孙猴儿在花果山称王称霸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纯粹的妖精。根据这猴头自己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向师父交代的:“在水帘洞做妖魔时若想吃人肉,就变成金银或女色,把人迷到洞里或蒸或煮,吃不了还要晾成干儿”。这种行径和后来西天路上遇到的妖怪有什么两样?孙猴儿在被唐僧轰回老家的那次,他又重操旧业,打死了上千个猎户,可见这猴头儿也是兽性难改。但是,这样一个妖猴取经路上还是做了不少的善事,最终竟然成了佛。这是怎么回事儿?观音菩萨曾经说过:“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佛魔一念间吗!是佛还是魔就看是善念还是恶念了。其实取经路上的各种妖魔都是我们心中的邪念和恶念,已经让孙悟空在比丘国都兜揽出来给大家看了:“什么悭贪心、嫉妒心、杀害心、狠毒心、邪妄心等等不善之心”。人们有时感觉一股邪火上来马上就要干出圈的事儿,有时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这就是悟空的魔性在作怪。战胜了这些邪念,我们也就消灭了妖魔,修成了正果。

孙悟空

网络配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见所谓人性就在于人的感情。尽管孙悟空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但是,他也有着人性的一面,这充分表现在他对师父的感情上。在“三打白骨精”一回被唐僧冤枉的时候,孙悟空先是想尽办法劝解唐僧不要把自己撵回老家花果山,实在没辙了又嘱咐沙师弟说:如果遇上妖怪就提老孙是他大徒弟。最后无奈,只好“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伤透了心的孙悟空“独自个凄凄惨惨,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看来这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猴子还真的动了人的感情。到后来遇到黄袍怪,猪八戒去花果山寻找猴儿哥救师父却又不敢明说的时候,悟空对八戒言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随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有灾,你趁早告诉我。”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哪有须臾忘记师父呢?原来,这石猴也是性情中人。谁说西游不言情?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共痛哭过三次,都是在救唐僧不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伤心落泪。其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谎称已经把唐僧吃了的那次,孙悟空心灰意冷,悲伤至极,痛哭不止,竟然感动得如来佛祖亲自出马,主动大义灭亲,降伏了自己的舅舅。可见孙悟空用情之深。哎!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当今的社会,许多人还没有修炼到孙猴儿的神通,却早已经修炼得无情无义。也不知道是被市场社会里的什么妖魔同化成“魔”了呢?还是天生丽质早早就修炼成“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