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杨仪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杨仪,湖北襄阳人,关羽做襄阳太守时他投奔关羽,很受赏识,后来关羽派他为信使入蜀见刘备。刘备与杨仪一番长谈后,也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后来还做了尚书,刘备还向诸葛亮推荐杨仪,使得杨仪进入了诸葛亮的后备人才库。之后,诸葛亮一直在试探性地使用他。
(杨仪曾是关羽的人,能得到关羽赏识可不简单)
到了蜀汉后期,杨仪算是蜀国朝中资格最老的大臣了,由他接替诸葛亮之位,统领蜀国朝政似乎顺理成章,可最终被刘禅任命为丞相的是杨仪的手下蒋琬。原来,诸葛亮生前就密奏刘禅,让蒋琬接替他,不能够用杨仪,后来,杨仪被削去官职贬为平民,再后来又身陷囹圄,落得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杨仪?而且自己不用,还不准刘禅用,是诸葛亮心胸狭窄,还是杨仪自己有问题?了解真实情况后,真是一声叹息!
一、追随丞相南征北战,临危受命全师而退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有着深刻印象。当诸葛亮带着满心遗憾死于军中,蜀汉数十万大军群龙无首,不仅面临被击溃而全军覆没的险境,还有大将魏延擅自行动的变生肘掖,我们都不免捏着一把汗,为蜀军的命运提心吊胆。
(诸葛亮)
这时在以前毫无存在感的杨仪临危受命,担当重任,指挥大军按部就班,全师而退。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由衷赞叹杨仪的治军才能,简直可以和美国大片中拯救世界的英雄相媲美。
诸葛亮之所以在临终前将全军安危交付杨仪,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早年杨仪随军镇守荆州,一次他作为使者赴成都,被刘备看中,让他在朝中任职。由于他才能出众,后来在诸葛亮手下工作,北伐大军的后勤保障,及军中大小政务,丞相都交由他来完成,而他也不负众望,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丞相信任。
而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不仅让蜀军毫发无损地退回国内,还收拾了魏延,成功搞了一次汉臣大清洗,可惜的是,这一番盖世奇功,并没有使他圆丞相之梦,甚至连命都没能保住。显而易见,杨仪的个人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他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缺陷。
(魏延)
二、心胸狭隘,非守成之才
三国后期的历史上,蜀汉大将军姜维不遗余力的北伐总是博人眼球,不停地刷着存在感,而蜀国在三国中最为弱小,却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它不断地发动战争,幕后的蒋琬功不可没。蒋琬初为县令,因醉酒荒废政务被刘备治罪,准备按律处死他,被诸葛亮拦下,诸葛亮说,蒋琬是干大事的人,当县令是大材小用了,于是让蒋琬入朝任职。
因为蒋琬聪明伶俐,行事稳重,故而诸葛亮临死上密书给刘禅,说让蒋琬接替自己担当大任,对于杨仪,诸葛亮则评价他心胸狭隘,气量窄小,不可委以大权,事实证明了诸葛亮确实有知人之智。
在杨仪平定魏延叛乱时,面对昔日朝夕共处的同事,他毫不留情,下令将魏延夷灭三族,当手下奉上魏延的人头,却被他弃之于地,还狠狠地踹上几脚才解气,这一近乎疯狂的举动惊呆了众人,几乎闹得人人自危。
我们知道,蜀国内部是分为几大阵营的,其中有跟着刘备入蜀的荆州集团,有本地的益州集团,还有姜维等魏国降将,这么多势力交错杂糅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为了维持朝廷内部的稳定团结,需要的是一位宽厚包容的掌权者,而不是杨仪这样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狠角色。
(杨仪)
或许在开国之初,需要大张旗鼓打天下的时候,杨仪会有用武之地,而在稳定至上的守成阶段,他的性格就非常不合适了。
三、歇斯底里的抱怨,把自己逼上绝路
蒋琬的宽厚,和杨仪的小气有着鲜明的对比,蒋琬上任之初,曾提议走水路进攻魏国的上庸,自以为能出其不意,不料遭到包括姜维在内众将的反对,蒋琬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觉得有道理,立即就放弃了自己不专业的见解,其胸怀之广可见一斑。试想如果换做是杨仪,面对反对自己的声音,会不会学赵高来一场指鹿为马,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也说不定。
杨仪的性格缺陷,在蒋琬担任丞相之后,表现得愈发明显,愈发的毫无遮掩。眼见原先的手下蒋琬,如今竟总揽大权,位居自己之上,他肚子里结了个大疙瘩,越想越气,自名鸣不平,逢人就要抱怨一通,说蒋琬算什么东西?怎么能担任丞相!负能量爆棚的他,让同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面对众人的疏离,杨仪的一腔怨气没地方发泄,心中更加愤懑。
(杨仪与诸葛亮)
这时还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抱怨,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费祎,可是杨仪已经近乎癫狂了,他口无遮拦,竟然说:“我早知如此,还不如当时跟魏延一起反了!”要知道这样掉脑袋的话在古代可不能随便说,果然费祎把他的话报告给了刘禅,刘禅大怒,将杨仪革去官职,贬为平民。
这处罚也够仁慈的了,毕竟还留了杨仪一条命,可他还不消停,继续给刘禅上书,书中充满激愤的辱骂之辞,终于让刘禅忍无可忍,下令把他关进大牢,几年后他万念俱灰自刎而死。
表面上看,费祎有些不地道,出卖了朋友,实际上费祎也是别无选择,因为杨仪当时还手握兵权,如果真的谋反,成也好败也好,费祎都脱不了干系,所以从大局出发,举报杨仪是明智之举。
(杨仪)
聪明一世的杨仪,死在了抱怨的手中,虽然有他性格缺陷的因素,却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公正的待遇,这时放下抱怨,努力适应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如果你抱怨失去了月亮,你也将失去满天星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斩马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战略的受挫,也引发了后世对于诸葛亮用人、决策以及军纪执行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那么,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智..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谋略,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然而,他多次北伐曹魏却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发问..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然而,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的征途中,并非一帆..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更是被后世视为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令人意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