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宴制度是什么?揭秘古代曲宴制度的发展与没落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曲宴制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曲宴,即所谓“私宴”,在宋代是指君主赐予侍从、宗室或者外使得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官方宴饮活动。“曲宴”一词的由来,可追溯至三国时期,魏国曹植曾作《赠丁翼》诗:“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是史书中首次明确出现“曲宴”二字,但此时的曲宴并非后来意义上的曲宴,更似是友人之间相聚小燕,且宴会地点也并非宫廷而是城隅。显然,曲宴刚出现之际性质是模糊的,尚没有明确定位。

  一、曲宴制定的发展

  在《魏志·后妃传》中也记载魏明帝时赐予曲宴一事,“景初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这时的曲宴初具有宫廷性质,是皇帝赐予后妃的宴会,属于皇室家宴。

  南北朝时期,南齐也已有臣僚陪侍皇帝曲宴的记载,但只是简略提及,不曾记载此时曲宴的全貌,曲宴性质也无从得知。

  北魏时期,衍生出具有官方宴饮性质的曲宴:“南安王祯,出为相州刺史,高祖饯之于林都亭,诏曰:‘今者之集,虽曰分歧,实为曲宴,并可赋诗申意。射者可以观德,不能赋诗者,可听射也。当使武士弯弓,文士下筆。’”正式出现了所谓皇帝赐宴、臣僚参与、赋诗宴射的曲宴雏形,虽未形成规模,却已是历史的显著进步。

image.png

  隋唐时期,曲宴雏形继续发展,隋炀帝即位后,诸葛颍“迁著作佐郎,甚见亲幸,出入卧内。帝每赐之曲宴,辄与皇后嫔御连席共榻”。隋朝曲宴不只有君臣参与,妃嫔也会陪宴。唐玄宗时曾某日“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唐敬宗时专门商议“别置东头学士,以备曲宴赋诗”,可惜未行而驾崩;唐宣宗时期“每山池曲宴,学士诗什属和”唐昭宗也曾在宴请臣僚间歇之际“召全忠曲宴阁中”,曲宴不时出现于唐代官方宴饮活动之中。

  五代时期,曲宴并未因王朝更迭频繁、混战不断的政局而被抛掷不举,仍然在割据政权分立的局势下留存发展。如后唐李存勖在乘胜追击契丹期间,“过定州,都马前奉迎,庄宗幸其府第曲宴。”在征战途中曾举行曲宴。

  二、宋王朝时期,曲宴制度正式确立定性

  赵宋代周之后,初登大典的赵匡胤于建国初年即建隆元年(960 年)即举行曲宴:九月赵匡胤“宴近臣于万春殿”,九日后,“又宴于广德殿,皆曲宴也。”

  这是宋王朝置办曲宴的初次明确记载。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四月宴请近臣于后苑赏花钓鱼,“宰相以下三馆皆与”,宋代赏花钓鱼曲宴由此开始,即所谓的“赏花钓鱼之会”。

  此后,曲宴制度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在宋王朝代逐步展开,如观书宴、讲书宴、喜雨宴、喜雪宴、观嫁宴、外使宴以及见辞宴等,犹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展示于世人眼前,为宋代本就华丽的宴饮篇章更添一份锦绣。

  由于宋代君臣的大力推动,曲宴制度步入其发展历程的辉煌阶段,在北宋中期时曲宴仪制趋于成熟。

  元明清时期曲宴仍然存在,但已不如往昔繁盛,其规制自然已不能与宋代曲宴同日而语,处于逐渐衰落时期。甚至有清人对宋代的曲宴仍有讥讽之意,“陋宋主,赏花垂钓,笑唐宗,结彩评诗。”虽是清人清高自负之表现,无疑也透漏出清代曲宴虽时有举行,但在时人眼中,曲宴早已非恩荣之事。

  纵观中国古代曲宴发展史,曲宴制度自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以来,不断发展蜕变,于唐朝、五代时期开始多次登上历史舞台,逐渐为统治阶层所接受。至宋王朝时期,曲宴制度正式确立定性,其仪制与规模也逐步完善,成为宋廷必不可少的官方宴饮制度之一,达到其历史发展的高峰。元明清时期虽偶有行之,却已是晚暮夕阳,终难挣脱被历史抛弃的命运。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帝制的结束,曲宴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沙漏中的一粒沙子,逐渐淹没于历史红尘中。

  三、宋代曲宴礼仪

  宋代是中国古代曲宴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曲宴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各类曲宴名目均有自成体系的兴衰发展史,其宴饮礼仪无法一时一一呈现。故此处暂以宋徽宗朝政和年间发展成熟的曲宴礼仪为探究对象。

  1、宴前陈设仪制

  史书所谓天圣后“次宴紫宸殿,小宴垂拱殿,若特旨则不拘常制”,官方宴饮活动中小宴规格的宴会一般在垂拱殿举行,曲宴在宋代部分史书中还称之为“小宴”,曲宴自属于小宴。室内而非户外进行的曲宴活动,常于垂拱殿进行。地点择取之后,依然是由殿中监全权负责宴前陈设工作。尚舍局,“张设垂拱殿门之内,设御座于殿上当中南向。”尚醖局,“设御酒尊就器于御座之东,稍北。”尚食局,“设御茶床于御座之西,稍北。”皇帝御用器具陈设完备后,方可着手摆设群官饮食器用,“有司设群官酒尊酒器于殿下,又设群官座。”

  关于群官之座的排列,仿照大宴座次仪制,以御座为中轴,御座之东为文官,西向北上;御座之西为宗室武臣,东向北上。群臣座次均在宴殿稍南方位。

  文官之座,位列首席的是国朝德高望重肱骨之臣,分别是三公三少、左辅右弼、太宰少宰;退居次列者为王朝参政主政之臣,为知枢密院事、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同知签书枢密院事,其中“太子三师在右丞之南”;第三列则以学士为主,有观文殿大学士、太子三少、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六曹尚书、翰林学士、资政端明殿学士、阁学士、左右散骑常侍,“侍御史大夫在散骑常侍之南”;末列者则为开封尹、六曹侍郎、直学士,中丞则位于直学士之南。“各少空,并西向北上。”武臣之位,立处御座之西,偏南,共陈四列,从东向西依次为:亲王、使相;太尉;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宗室在令官之上,管军观察使以上不坐者,为管军节度使,开宴即坐。”如此座次排列,仍是遵循官秩高低原则布置。

  2、曲宴宴饮礼仪

  曲宴之日,皇帝治事结束后,东上閤门进呈曲宴座次图,舍人上奏閤门无公事,皇帝离座,鸣鞭,入垂拱殿后阁。诸司准备妥当,东上閤门附声告知内侍百官班齐,皇帝由是出阁,禁卫、诸班亲从迎驾,奏圣躬万福。皇帝升御座,鸣鞭,殿中监以下、知同知入内内侍省事、知客省事以下、知内侍省事以下、带御器械官、六尚局应奉官、祗应武功大夫以下、祗应诸司文臣闘班,各奏圣躬万福,躬奏完毕,分别于祗应位侍立,等候派遣。紧随其后,管军臣僚奏圣躬万福,礼毕后于宴殿之下侍立。

  如此一番躬迎后,方才是群臣觐见,“三公至直学士以上,亲王使相至观察使以上,分东西入,诣殿庭,横行北向立定。”

  班首奏圣躬万福,舍人宣各就座,群官拜谢,舍人分引群臣从东、西两阶入殿,文武臣僚席前东西相向而立。接着,教坊使以下向皇请安问候,看盏人紧随其后,拜谢上殿;内侍进呈御茶床,殿侍行酹酒礼,以酒浇地,以示祭奠。行礼完毕后,东上閤门官诣御座之前,躬奏班首姓名以下进酒。舍人奉命分别引领殿上臣僚,横行北上,拜谢君主。拜谢礼毕,宴会行奉酒礼。

image.png

  3、曲宴奉酒礼仪

  宋代曲宴奉酒礼仪,包含宰臣奉酒——皇帝御饮——群臣赐酒三个程序。

  班首作为预宴官员代表,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逐步接受御用酒盏,再由舍人接引,躬奉皇帝御酒,以示臣僚对皇帝权威的尊重与敬畏。皇帝接受并饮用班首奉酒,是对自身统治权力的证明与彰显。其后,赐予预宴百官御酒,则是皇帝与臣共治、共谋的方略在宴饮礼仪上的表现。

  奉酒礼毕后,曲宴饮乐活动随即展开。曲宴行酒,不似大宴九盏制,因其规模中等、人员均衡,宴饮行五盏制。初次行酒,依然是“先宰相,次百官”的宴饮次序,“尚食典御、奉御进食,太官令设群官食。”每次行酒均奏乐,酒行五盏而毕,“若宣示盏,即随所向,东上閤门官揖称宣示盏,躬赞就座。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赞再拜。”

  内侍负责撤回皇帝御茶床,舍人则负责分引班首以下官员降阶横行,臣僚朝北再拜,分班而出。接着教坊使以下跪谢,祗应官再次跪拜。如若赐予祗应臣僚茶酒,则需再拜谢恩。最后,“东上閤门官侧奏无事,皇帝降座,鸣鞭,侍卫还如来仪。”人散曲终,各回归处,曲宴就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