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当初没有鄱阳湖一战的话 朱元璋会不会还是最后的赢家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朱元璋不能赢,甚至会陷入被动。陈友谅错就错在选择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一死战,对自己的水军盲目自信,实际上,在当时朱元璋的实力要大大强于朱元璋,溯长江而下直取金陵才是取胜之道。元朝末年的两股最强农民军力量非朱元璋和陈友谅莫属,特别是陈友谅,自杀害徐寿辉之后,便称霸长江中下游,据有江西大部、湖北湖南安徽局部,手握近百万大军,并自称皇帝建立汉国。当时在整个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他是元末众枭雄中第一个称帝的,朱元璋要想平定天下,消灭各方割据势力,陈友谅成了他心头之患,最大的绊脚石。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身死,朱元璋曾感慨地说到:“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image.png

  ”可见陈友谅在当时已然成了他统一天下成就霸业最大的威胁。陈友谅自称帝后,也把朱元璋当成了他最大的对手,在当时,形势对他是很有利的,陈友谅有一支骁勇善战的水军,且装备精良,基本都是大船巨舰,当时,他已经尽占江西、湖广之地,兵强马壮,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而在江南,对他能构成威胁的,也不过是吴王朱元璋、吴王张士诚和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张士诚与朱元璋素来不合,且因为地盘相邻,故两人经常一言不合就开战,陈友谅只要能争取张士诚,集中兵力一起对付朱元璋,想必朱元璋的日子都不好过了。事实上,陈友谅已有溯长江而下夺取朱元璋大本营应天府(即今南京)的想法,这也是朱元璋最担忧的,陈友谅的水师非朱元璋所能敌,如果加上坐镇平江(今苏州)的张士诚作为内援,两股势力合力攻取,则应天府必定危殆,考虑到陈友谅会与张士诚联合,朱元璋为此忧心忡忡,幸好谋士刘基出良策,建议遣胡大海率军攻打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则陈友谅必分兵回援。

image.png

  同时,又设计让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给他约期相见共商大事,老友约见,陈友谅不疑有他,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却无人应答,始知被诓骗了。陈友谅中计,两军于是大战于应天城郊的龙湾,由于准备仓促,陈友谅军大败,加上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不给陈友谅以喘息的朱元璋命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陈友谅又再一次兵败采石矶,不得不放弃太平逃往江州。此番陈友谅攻打应天遭到惨败,完全是自己没有分析时局,盲目相信他人,过度自信造成的。第一次攻打应天遭到的惨败好像给他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后便不再执着于攻打应天,而是转而攻打朱元璋在江西的最后一座重城洪都(南昌),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决策,才导致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站鄱阳湖大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了80多万人。

image.png

  诚然,陈友谅第一次攻打朱元璋的老巢应天府便遭到了惨败,但这一次的失败最大的问题便出在陈友谅身上,刚愎自用、轻敌冒进,攻打应天府的策略并没有错。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决战于河北的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便劝他应该直取曹操的老巢许都,将汉献帝夺过来,袁绍没有听许攸之言,而是逞匹夫之勇,与曹操决战于河北,官渡一战终遭大败,至此便一蹶不振。如今,陈友谅再犯袁绍之错误,鄱阳湖大战60水军折损过半,自己也中流矢而死,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啊。洪都不过一座孤城,只需重兵包围,待其弹尽粮绝、军心涣散,必然降之。而应天却不能不打,应天是朱元璋的老巢,攻下应天府,朱元璋该何处去?陈友谅水陆有80万大军,是朱元璋军力的两倍强,加上割据平江的吴王张士诚作为外援,应天何期不克?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陈友谅的汉军都要大大强于朱元璋,更何况汉军本来就擅长水战,要攻下应天并不是问题。

  应天一破朱元璋无立足之地,再回安徽就很难了,再加上实力本身就弱于陈友谅,最后被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剿灭是必然的结局。很可惜,陈友谅强硬而多疑的性格害了自己,一盘好棋打的稀巴烂,选择在远离应天的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最终使身死国灭,直接为朱元璋统一天下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