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什么没过多久就收回兵权?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
古代皇帝中不乏有趣的聪明者,其中有的甚至还是发明家,如赵匡胤就曾经发明了长翅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五代马缟著的《中华古今注·乌纱帽》就这样记载:“(唐)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唐书·与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帽在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的某些行业着装。
网络配图
到了宋代,这种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帽后配挂两根又平又长的翅,晃动起来忽忽悠悠的样子挺搞笑,这种怪模怪样的帽子学名叫展角(平角)幞头,俗称长翅帽,发明者就是粗中有细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为何要发明这么一顶奇怪的帽子呢?原来,赵匡胤登基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唯恐他们交流过多而抱团甚至产生异心。
网络配图
一天上早朝,勤政的赵匡胤一脸庄重地端坐于龙椅上,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大臣的奏报。他想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给朝堂营造一个庄严、肃穆、神圣的氛围。不料没一会儿,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几个大臣很随意地在下面交头接耳,全然不顾朝堂上应遵守的起码规矩。
对于眼前的这一不和谐的一幕,赵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声色,并没有当场发作对几名不守纪律的官员点名批评,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听奏报。
网络配图
注重实效且含蓄,是赵匡胤行事的一贯风格。退朝后,他很快就想出个办法,你们不是喜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吗?我叫你们说不成!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了。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皇上这样做就是为了打击大臣之间的私聊,没人再敢造次,于是朝堂之风为之一新。
关于宋朝官员戴长翅帽,古代文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段子:一日,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老头子说:“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
你知道赵匡胤的年号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年号,还真不是那么好选的。 便如最近两年,日本新天皇接任,为搞个好年号,真是费尽了苦心..
赵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自从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宰相赵普大病过一次后,宋太祖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到赵普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太祖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即公元960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位之后,是为北宋开端。宋..
宋太祖为什么要把昭庆公主嫁给已婚男子?驸马王承衍有什么特别之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一国公主,皇帝之女,身份贵重,金枝玉叶,似乎理所当然的要..
1.魏道武帝拓跋珪 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曾说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一次赵匡胤到武成王庙去看历代名将,觉得很不爽,于是就让白起、张飞等人在内的22位名将集体“下岗”了,将他们..
美貌女子容易招惹男人,美貌才女更是男人的最爱,花蕊夫人就是这样一个让男人痴迷的才貌兼有的大美人。 喝都江堰水长大的花蕊夫人天生丽质,优雅聪慧,被后蜀主孟..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