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会穷兵黩武的北伐 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死后,诸葛亮曾在数年内发动五次北伐,其后继者姜维也完全延续了这一路线。那么,为何明知面对曹魏时出于绝对下风,诸葛亮还要如此“穷兵黩武”?他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正是因为蜀汉实力全面落后于曹魏;此外,他也是希望以这种方式,促进蜀汉政权的稳定。

image.png

  蜀汉若安于现状,只会坐以待毙;奋力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

  “小国寡民、穷兵黩武”,对于诸葛亮主政后疯狂北伐的行为,别说我们现代人,即使在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反对声也从未消停过。

  公元228年初,诸葛亮首次北伐,虽然一度势头喜人,甚至让曹魏的关中地区骚动不安,但由于在街亭遭受惨败,不得不撤回汉中。

  由于这次失利,不仅马谡被杀,诸葛亮本人也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同时也让蜀汉朝野认识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但诸葛亮本人并没有因此丧气,他“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即考核奖励战功、慰问烈士家属,同时自我批评、大大方方公布自己的过失,此外还“厉兵讲武,以为后图”——厉兵秣马、训练队伍,准备下次出征。

  就在同年11月,得知曹魏在东线东吴方向遭受失利、关中军力东调的消息,诸葛亮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但在朝廷中迎来了大范围的质疑: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

  这个“多”字的范围很模糊,但显然反对者不在少数。鉴于师出有名、方能无往不利,诸葛亮向刘禅上书一封,将其北伐的原因解释得相当透彻:

image.png

  其一:“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

  也就是说:北伐这事,是先帝刘备亲自安排下的的事业,并不是我诸葛亮想要穷兵黩武。而刘备之所以留下这样的战略安排,则是出于维护蜀汉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在古人的观念里,只有占据了中原的政权,才能被视为华夏正统;蜀汉偏居一隅,它的立国之本,就是以汉朝正统自居、是过去四百年大汉朝廷延续,所以才定国名为“汉”。若与曹魏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那等于是默认了自己是地方割据政权,那么刘氏的朝廷会完全丧失道德性及存在的法理基础。没了义正辞严的大旗,那蜀汉朝廷还怎么聚人心、带队伍?

  其二:将士的自然损耗严重

  诸葛亮称,自己在汉中仅待了一年,赵云、马玉等70多位大小将领,以及1000多名“突将、无前、青羌、散骑、武骑”等精锐士兵因年龄等原因自然死亡,这些将士,是刘备之前辗转中原各地积攒起来的精兵,并非益州一地所能提供的:“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因此,如果就这么按兵不动下去,几年后蜀汉军队骨干丧失殆尽,届时更无法与曹魏抗衡。

  而事实确实证明,蜀汉军队的战斗力是呈下降趋势的。

image.png

  其三,以一州之地抗衡整个北方,蜀汉打不起持久战

  三国各自的疆域,若按地图上的大小来看,差距貌似并不大。但在那时,比较各地的实力,并不是看面积大小,而是土地的开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那时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繁衍地,经过千百年的开发,人口密集、土地富饶,史书中的“中国”,起初指的正是中原;反观南方,则“地下卑湿”,气候炎热、湿气重,再加上生产力的限制,导致地广人稀,经济条件落后。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后,南方才得到了较大开发。

  下图是东汉各州的划分,由此可见,蜀汉只占据了一州之地,看起来地方挺大,但实际上挺虚的,因此诸葛亮在奏章中诸葛亮质问朝臣:“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想打持久战,得有一个基本前提:本方的实力和恢复能力碾压敌人,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image.png

  其四,时间越久,中原民心对汉室就越疏离

  汉室前后持续四百年,对当时的民间仍有一定号召力。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曹魏辖内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悉数反叛,响应蜀汉军队。人心的向背,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实力的短板;但若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日益稳固,那些对汉朝廷有感情的老人们逐渐离去,蜀汉收复中原将会愈发困难。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时间对曹魏有利、对蜀汉极端不利,诸葛亮在七年中连续5次北伐,就是想趁北方生产力还未全面恢复之际,抓住双方差距最小的时机赌上一把。

  以外敌促进内部团结

  人无外患,必有内忧。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外部敌人的存在,往往会成为促进内部团结的动力;反之,若对外歌舞升平,对内往往会因为利益的划分等因素逐渐矛盾重重,最终分崩离析。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淝水之战时,面对前秦的近百万大军,斗了数十年的东晋几大家族:王氏、谢氏、桓氏空前团结、同仇敌忾,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但危机过后,他们没有趁着北方分崩离析的机会挥师北伐,反而再度陷入了狗咬狗的内斗,坐视中原再度形成相对稳定的强势政权。

image.png

  在宋朝之前,中原王朝的覆灭基本都出自内因。西汉经过百年战争,在汉宣帝时期解决了劲敌匈奴;但在失去外敌后,后续的几代统治者完全失去了进取心,政治日渐腐败、外戚专权、土地兼并严重,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权、绿林\赤眉大起义;司马氏的晋王朝虽然一统三国,但在失去敌人后,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内耗,八王之乱将西晋的武力消耗殆尽,从而给了内迁少数民族武力夺权的机会。其后的隋唐同样如此,在强势消除了外部威胁后,迅速陷入了内乱。

  这个道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不过时,身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任何时期都要为自己找个假想敌,其中既有经济利益的关系,也是出于团结国内的多种族、多元文化的考虑。

  而诸葛亮当时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刘备入蜀,本质上是率领荆州势力武装夺取益州,通过利益的重新划分,他们虽然获得了当地大部分士族的认可,但并不代表蜀汉政权就是铁板一块。比如在得知刘备死后,南中各郡瞬间就爆发大规模反叛事件。

  同时,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向来也喜欢依据乡土、师门等因素来拉帮结派,甚至为人公正的诸葛亮也未能免俗:刘备多次提醒他不可重用“言过其实”的马谡,但他顽固地坚持己见,其中难免有与马谡同出自荆州、与其兄长马良关系要好的因素。

  而若处于战争状态,则会有足够的理由与手段让各方搁置矛盾、集中对敌;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最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客观上需要以特殊状态来巩固形势、维护团结、度过危机。

image.png

  事实证明,蜀汉政权对内确实维持了稳定,但由于绝对实力的悬殊差距,经过诸葛亮、姜维两代,都未能创造奇迹。最终与曹魏的差距越拉越大,迎来了这一地方政权难以逃脱的宿命。不过,相对于其后千百年先后在蜀地割据的政权而言,蜀汉已经是坚持最久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诸葛亮眼中的诸葛恪:才疏志大,终酿祸端

      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诸葛家族人才辈出,诸葛亮与诸葛恪这对叔侄,虽各为其主,但彼此关联紧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诚闻名于世;而诸葛恪..

    诸葛亮眼中的诸葛恪:才疏志大,终酿祸端
  • 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

    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斩马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战略的受挫,也引发了后世对于诸葛亮用人、决策以及军纪执行等..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那么,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智..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谋略,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然而,他多次北伐曹魏却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发问..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然而,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的征途中,并非一帆..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更是被后世视为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令人意想不..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