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成功抵御诸葛亮为何古今64名将他会落单?
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这段历史长河之中,也涌现出不少的名臣良将,在唐肃宗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古往今来的贤臣名将,费尽心思按照他们的功..
不论是古今中外作战,将军们总会带领士兵们做一件事,那就是布阵。在辽阔的战场上,两军士兵纵横排列,结成各种方阵、线阵等等,继而发起进攻,而且都以突破对方的阵线为主要目的,这种战斗的景象,在今时今日,被不少现代人嘲笑为迂腐愚蠢,其实,这种行为,反倒是现代人某种意义上的“纸上谈兵”。
为何古人会选择列阵作战而不是更加灵活的散兵作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不妨以最热爱方阵作战的古希腊人为例,来看看列阵作战的原因和效果。
作为古典时代的文明源头之一,古希腊人从村落发展起来,建立了大量城邦,这些较小的政治实体本身经济实力就不强,因此不可能负担大量专门用于作战的武装人员,所以,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城邦的头头脑脑只能临时召集城邦居民来作战,导致民兵成为了战争的主力。既然是民兵,那就不大可能拥有太强的战斗意志,很多时候,所谓的作战更像是打群架一般的一拥而上,士兵们只能依靠亲属之间的鼓励坚持下来,假如有人擅自脱离战场,即使生还,多半也没有颜面在家乡生活了,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个时代,就是名副其实的了。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这种民兵之间鼓舞士气的作用,古希腊人于是便发明了古典时代最早的方阵战术,士兵们肩并肩地排列在一起,构成4排、8排纵深或是更多排的队伍。在方阵当中,士兵们不仅由于战友就在身边产生的安心感而能在战场上坚持作战,还能受到队伍中老兵传授的经验教导,从这个方面来说,方阵天然适合组织那些不常作战的平民上战场搏命。而且,方阵士兵们人人利用盾牌保护自身,硕大的盾牌甚至还包裹住了战友的部分身躯,最终让整个方阵变成了铜墙铁壁,再次提高了阵内士兵的安全感。
不过,在实际战斗中,古希腊人早早便发现,那些位于战场第二排之后的士兵很少能够参与到实际作战中。第一排士兵,通常会第一时间与敌人作战,但他们也是最先倒下的,而第二排士兵则会替换这些疲惫或是倒下的战友,第三排则会成为新的第二排,可由于战斗极少会持续到整个方阵的士兵都参与到作战中,而且一旦前排士兵士气低迷开始撤退,后排士兵大多也会因为恐惧选择后退,所以大多数士兵,反而会因为阵型纵深越长而越无法参与战斗。
从士兵心理来看,其实这也能理解,后排士兵基本只能依赖前排的士兵推测战况,而前排士兵们作为普通人,很难冲向明显不利的战场送死,因而即使他背后还有很多战友,他也会选择撤退,这就会导致后排士兵误判形势,认为敌人占据了优势,因此也选择逃走,所以,最早的希腊军事专家们便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第一类希腊将领们认为,超过4排纵深的队伍就已经毫无意义了,只需要第二排替换第一排的战士,后面两排用来替换第二排战士即可,而多余的战士,则可以构成更长的战线。但是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大纵深依然有效,可以增强前排士兵的士气,并威吓敌人,同时弥补战线中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的缺口。另外,早期希腊人作战时常常利用盾牌互相推搡挤压对手的阵线,因此纵深更大也能加大挤压对手阵线的力量。
部分现代人对于古希腊人这种研讨阵线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进攻方与其进攻布置好阵线的对手,不如绕过他们笨拙而又难以移动的阵型,直接四处袭击对手后方才是好主意,然而,早在古希腊人使用方阵的时候,人们便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倘若战争演变到这种程度,那么进攻方得到的不过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和饥肠辘辘的平民,并且还有可能被防守方堵截后方而全军覆没,因此,大多数时候的战斗最终还是在开阔的平地上,由两支布置好阵型的军队来对垒,这种行为,倒是和我国春秋时代的战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期的方阵作战中,由于士兵人数众多,又没有单独的底层军官协调,因此方阵只能前进和后退,所以战斗往往也极为单调,双军各自冲击便告结束。而作为著名的战斗民族,斯巴达人则最先在希腊世界引入了音乐控制行军的战法,同时,斯巴达人在频繁的战斗中发现,方阵在行进时,总会不自觉地向右偏移方向,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说法解释到,这主要是由于士兵通常是左手拿沉重的盾牌,右手拿较轻的武器,因此在行进时会有轻微的向右移动的倾向。这种特性最终导致两军对垒时,相对的方阵,通常是右翼和对手的左翼爆发冲突,而且右翼大多能获得胜利,因此斯巴达人决定利用这个特点,在战斗中索性让一部分战士脱离主力,向右移动后再与主力同一方向前进,最后从敌人的侧面发起进攻,这就是古典时代最早的包围战法。
早期的非斯巴达城邦面对这种战法并没有太多方法,因为他们并不像斯巴达人那样全民皆兵,士兵一方面不能抵挡两个方向的攻击,另一方面也不能像斯巴达人那样分兵出列,因为民兵很难在脱离主力后,在保证士气的情况下完成这种机动,复杂的战术是职业士兵的专属,而那个时代的职业军队,在希腊只有斯巴达人。
这一方面不得不提及雅典人,作为斯巴达人日后长期的对手,雅典人曾经在马拉松战役大破大流士一世的波斯军,让波斯人极为忌惮希腊人的重装步兵。这场战斗中波斯人的失败其实是因为他们遭受了雅典军的三面打击所致,但有意思的是,雅典军其实并没有包围打击的计划,之所以波斯人会深陷重围,其实反而是因为雅典人的中央部队士气低落,遭到打击后主动撤退,结果吸引了波斯人的追击,波斯军队自己过于向前,才被雅典军队从三个方向打击。因此,虽然雅典人取得了胜利,但他们自己以那个时代的战术,其实是不能重现这种胜利的。
而随着希腊世界战争的日渐激烈化,除了斯巴达人之外,又有一个城邦掌握了新的方阵战法,那就是底比斯,这座神话中俄狄浦斯的城市是希腊城邦中最后的霸主,当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击败雅典后,正是底比斯终结了斯巴达人的美梦。底比斯的统帅伊巴密浓达队传统的方阵对垒以及斯巴达人的战术了如执掌,因此发明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斜线战术以及配合使用的“神圣军团”。
斜线战术将整个军队中大大小小的方阵进军顺序进行了调整,让他们以不同的顺序和敌人接敌,从阵线最右边到最左边,军队质量由强到弱,而进攻顺序也是如此,当最强的右翼方阵进攻到对手时,左边的军队往往还没有到达对手跟前,假如对手是传统的一线对齐布置的军队的话,这通常意味着当自己的军队右翼击败对手左翼军队时,对手强大的右翼甚至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与自己军队的左翼交战,此时,只要自己右翼的军队沿敌人阵线从侧面进攻,就能配合正面的部队夹击对手,新获胜的正面军队也帮助左边的对手夹击敌人,就这样扫荡敌人阵线。
这种战术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假如对手也攻破了自己的左翼,那战局对于双方便都一样了,所以,底比斯人准备了“神圣军团”这种特殊的小规模机动部队。神圣军团不仅是职业军队,长期接受训练,其成员还都是同性的情侣,因此战斗意志极高,士气旺盛。伊巴密浓达将神圣军团安排在军队后方,在斯巴达人准备夹击底比斯军左翼时,神圣军团向斯巴达人的分队发起进攻,击溃了这支军队,粉碎了斯巴达人的传统战术,最终击杀了斯巴达国王,这就是著名的“留克特拉战役”。
传统的希腊方阵用于战斗的能力,其实到这里已经被古希腊人开发得淋漓尽致。纵观前文,之所以要结成方阵,是因为要保证士兵在战场上的战斗意志,让他们不至于擅自脱离军队组织,而且单人在团结的方阵面前其实是毫无威胁可言的。但是,肩并肩的方阵,除了前进和后退之外,机动性又实在糟糕,仅以方阵旋转来说明,当方阵试图转移方向时,所旋转的圈外侧的士兵必须以远超内侧士兵的移动速度调整位置,这样才不至于在路径外侧露出缺口,一旦敌人从缺口涌入,方阵士兵就无法利用方阵保护自己,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士兵往往会因为伤亡而溃退,恐惧从缺口向内蔓延,很容易导致方阵整体瓦解,因此这对于圈外侧士兵的体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致于就算到了底比斯人称王称霸的时代,他们也无法执行除了前进和后退之外的灵活左右移动的战术,除了类似斯巴达人、神圣军团的这样的职业军队,几乎没有其它军队能执行灵活的机动战术。
随着战争的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脱产职业士兵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古希腊的方阵战术也一同发展,最终出现了两种衍生,一种是强化方阵的纵深,加长士兵的武器,让更多的后排士兵也能参与作战,但更长的武器进一步削弱了方阵的机动能力,因此这种体系的军队将所有的机动任务都交给了轻步兵和骑兵,这就是后来马其顿人著名的马其顿军队体系。第二种则是全面减少方阵的规模,让整个军队都提高机动性,用灵活的小队和弹性的阵线来同时实现机动性和防御性,这便是罗马军团的战术。
至此,古希腊人传统的列阵艺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单调的列阵战术不复存在,大量像骑兵一样不依赖密集列阵的兵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舞台,就连传统的重步兵们也更多依赖小队而不是传统的希腊式列阵来作战了,但是,列阵作战的原因依然存在,克服战场的恐惧、取得强大的防御效果等列阵优势依然让后世将军们向往,因此,即使是灵活的罗马军团,也会去掌握例如楔形阵等阵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这段历史长河之中,也涌现出不少的名臣良将,在唐肃宗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古往今来的贤臣名将,费尽心思按照他们的功..
相信广大读者看古装电视或者电影上都会经常看到“陛下”“殿下”的字眼,古代臣子用“陛下”来称呼君主,这“陛下”的本意是什么呢?人们都是以“上”为尊,“皇上”..
在古代的历史上,皇帝除了生母外,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奶妈了,所以皇帝对于自己的奶妈都是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特殊感情,奶妈在皇帝幼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古代皇帝身边都有个贴身太监,这个太监不仅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还要和皇帝聊天解闷。时间久了,皇帝对这个贴身太监极为信..
咱们经常在电视上面看到,在古代要处决犯人都是说的午时三刻处决,而在一年之中要集中杀掉死刑囚则是在秋后。那么古人为什么药选择这两个时间段呢?咱们今天来一一揭..
在深宫内院里出生的公主们,不管生母是皇后还是嫔妃,只要一出生就会被抱离了亲生母亲的身旁,有专门的奶娘喂养,母女就是咫尺也无法相见。一份血脉,一份亲情就这样..
咱中国的旗袍被世人称为“东方女装的代表。这种四季皆宜, 尤其最适合于夏秋时节妇女穿的旗袍儿, 给我国妇女们带来花样年华。旗袍追随着时代, 承载着文明, ..
古代女子能够守寡终身这并不是代表她们比现代女性更坚贞或不需要男欢女爱。她们之所以能够守寡是受当时的社会思想所影响而导致的。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在古代讲究女..
古代男子结婚年龄一般都很早,鉴于传统文化中男一般比女大的风俗,女的结婚也就相对更早。小编一个同学的太奶奶在13岁的时候就生下他爷爷。普通老百姓尚且这么早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