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们是如何捞钱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官员捞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贪官污吏历朝历代其实都有,主要是由于封建王朝的制度设计如此。尤其明清两代来说,官员的俸禄其实并不高,明代一个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年薪只有152两纹银,清代的一品大员也只有180两。所以往往官员都是贪污成风,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古代官员都是用什么明目捞钱呢?

image.png

  耗羡

  最常规的做法是收取耗羡。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靠纳税完粮。运到国库里的,便既有银子,也有粮米。但从地方到中央,千里运粮,岂能不损耗?碎银子要铸成元宝,损耗也在所难免。然而户部收缴的银粮,却要求足银足米。因此,只能在收银收粮的时候多收一点,叫“米耗”和“火耗”。米耗,就是多收的粮;火耗,就是多收的钱,统称“耗羡”。

image.png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总不能要官员自己掏腰包来补这些损耗吧。而且这是一种有理有据的方式,不能算作违法乱纪。问题是耗羡的计算方式却很含糊。地方官在计算损耗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有多少算多少,而是会多算一点。这样就有了一笔俸禄以外的收入,而且这笔额外收入,既不是贪污也不是受贿,只能说是“税外收费”,大家都这么做,因此历来被视为理所当然。

image.png

  公事、规礼、罚赎等灰色收入

  此外还有种种灰色收入,如“公事”、“规礼”、“罚赎”。公事,就是乡里来县里办事时候送的红包;规礼,就是逢年过节地方商贾缙绅送的礼金;罚赎,则是脏罚赎罪的银两。这些都是落入了州官、县官腰包,数目也相当可观。比如海瑞在淳安县令任上,一次革去的各种不正当收入,达6000两之多。以上这些还都是常规性的,如果碰上真正的巨贪,还会想出更多明目盘剥百姓,层层加码。

  胥吏衙役吃拿卡要

  州官县官以权谋私,胥吏衙役也不含糊。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他们以权力换取好处的办法和门路并不比长官少。因为长官“君子动口不动手”,收租催赋、摊派徭役、管理市场、设置关卡、处理民事、捉拿人犯,便都是胥吏和衙役的事,其中自然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油水可捞。有时这些人贪起来,比官员更狠。

image.png

  这还不是最黑暗的,最黑暗的是司法腐败。比方说,在民事诉讼中两边勒索,吃了原告吃被告,一直吃到双方都家财已尽时,才“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或者在刑事案件中严刑逼供;草菅人命、榨取钱财,甚至故意制造冤假错案,敲诈勒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陋规

  这里我们必须要清楚,上面说的耗羡和各种灰色收入只有州县才有的,因为只有州县才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那么州县的上级官员怎么办呢,好办,靠孝敬。孝敬上级有一个名目,也要有一个规矩。没有名目,便会有行贿嫌疑;没有规矩,则无从把握分寸。好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帝国的官员们从来就不缺乏智慧,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很快就在实践中产生。它的名字,就叫“官场陋规”,也叫“规礼”,就是照规矩要送的礼金。

image.png

  这些规礼包括临时性的和常规性的两种。常规性的大体上是冬夏各一次,分别叫“炭敬”(取暖费)和“冰敬”(降温费)。再就是“三节”(春节、端午、中秋)、“两寿”(领导和领导的太太过生日),要送“节礼”和“寿礼”。礼金的多寡,因地(穷县富县)因职(肥缺苦差)而异,但不送是不行的。

  临时性的礼金也有一定之规。比如上级来视察时要送“程仪”(即“路费”);下级到上级衙门办事要送“使费”和“部费”。此外,长官的门房那里要送“门敬”,跟班那里要送“跟敬”。如果是接到任命,进京陛辞,或原本在京待命,即将赴任,则离京之时须向有关官员送“别敬”。

image.png

  公元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一个名叫张集馨的地方官调任陕西督粮道(主管西北地区军粮的)时,仅在北京的“别敬”就花了17000两银子。上任后仅送给巡抚的规礼,一年四季总共要花5200两,而这位陕西巡抚,便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实际上大约除海瑞和少数几个人以外,几乎没有州县不取“耗羡”,没有督抚收“陋规”,没有京官不接受“孝敬”。能不在常规之外加码,便是清官。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此之谓。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

  这是连康熙这样的皇帝也无可奈何的事情。正因为皇帝默认,百官奉行,谁也不当真把它看作腐败,因此是一种不算腐败的腐败,称之为“非典型腐败”。林则徐不是贪官污吏, 康熙并不是糊涂皇帝,他难道不知道“耗羡”有问题?当然知道。为什么不改呢?因为改不了。其实,“陋规”二字早就一语道破天机,而且简直就是传神之至妙不可言――明知是腐败(陋),却又非做不可(规)。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image.png

  荒唐的根源不在别处,就在帝国制度本身。一个官员要想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关键在于其上司的赏识和提携。能被皇帝赏识提携当然更好,但对于中低级官员来说,这种可能性极小。因此几乎每个下级官员都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必须和上级搞好关系,至少不能得罪他们。实际上所谓“官场陋规”,就完全是按照权利和权力关系来设计和实施的。只要存在着权力关系,就同时存在着陋规,而不拘对方是官是吏,是何级别。

image.png

  比如地方上到京城办事用印,要送“印规”,这笔钱就是送给办事员的。当然,办事员也不敢私吞,也要按照一定之规分给上司和同僚。到上级领导那里请示汇报工作,也要给门房和跟班送红包。门房和跟班不是官,连吏都不是,是下人。但,宰相门前七品官。门房和跟班接近权力,也有一点小权(替你通报或不通报),因此也有一份陋规。即便同为上级官员,陋规银两的多少也只与权力关系成正比,而无关乎级别。

image.png

  一种腐败成了规矩,或者到了人人都不视为腐败,谁反对谁可笑的程度,就只能说明腐败已成为帝国的风气。 风气的形成当然绝非一日之功,但罪魁祸首却无疑是帝国制度本身。作为一种集权制度,帝国规定了资源和财富可以通过权力来剥夺和占有的基本原则。在权力社会中,必然有人赎买权力,也必然有人出卖权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腐败根本就是帝国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帝国的胎毒。

  参考:易中天《帝国的终结》、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古代官员守孝三年,回来的时候官职还在吗?

      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便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孝道是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无论是两汉的举孝廉,还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孝顺都是一项重要的选..

    古代官员守孝三年,回来的时候官职还在吗?
  • 揭秘: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留在当地呢?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某某官员向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恩准后,拖家带口就往家乡赶,或者退休了、不受皇帝重用了,往往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例如王翦当年要6..

    揭秘: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留在当地呢?
  •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为何他们钟爱法律书籍呢?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很多人都会想到四书五经,但实际上,他们读的是法律。  古代不是法治社会,但法令之多却如汗牛充栋。汉武帝时各种法律就达359章,死罪有一..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为何他们钟爱法律书籍呢?
  • 古代官员多少岁才能退休?能提前退休吗?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  在古代,说起退休制度,那仅限于官吏。在《春秋公羊传》中说:“退而致仕”,这个“致仕”就是还俸禄、职位于君主、退休养老的意思。古代的官..

    古代官员多少岁才能退休?能提前退休吗?
  •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古代刺杀频繁吗?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古代刺杀频繁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面看到,有一些朝廷派出去办事的官员,半路遭遇了..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古代刺杀频繁吗?
  • 颜值在线很厉害!古代官员选拔要靠颜值

      以前,人们总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但是,现在还要加上一句,长得丑不是的你错,但想要当官就是你的不对了,是的,你没看错,不是小编在危言..

    颜值在线很厉害!古代官员选拔要靠颜值
  • 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代官员上班无故缺勤罚大板

      现代人每个人每天都有赖床不想上班的念头,但是无奈公司的考勤制度。但是你知道吗?古代已经有上班考勤制度了,而且古时官员鸡鸣即上班,也就是早上4,5点已经需要..

    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代官员上班无故缺勤罚大板
  • 古代官员搞笑绰号:北宋宰相被称浪子

      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或尸位素餐,毫无建树;或行为猥琐,为人不齿;或贪赃枉法,身败名裂。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为一些..

    古代官员搞笑绰号:北宋宰相被称浪子
  • 古代官员是怎么签到的 迟到了会受什么处罚?

    现代社会,拥挤的上班人潮在公交车、地铁站,咬着鸡蛋饼、茶叶蛋,生怕迟到扣工资,影响前途。别以为这上班打卡制度是今天才有的,也别以为你们有多辛苦,!网络配图我们..

    古代官员是怎么签到的 迟到了会受什么处罚?
  • 古代官员被抄家后 女眷除了被杀外还有啥结局

      大家在古代古装电视剧之中一定看过那些朝廷命官犯了事被判抄家,不仅自己受罚,家中财物也都被搜刮收走,而惩罚还远不止这一点,不光是犯事官员将被抓走判刑,官员的..

    古代官员被抄家后 女眷除了被杀外还有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