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登基的传奇皇帝
唐睿宗李旦,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的幼子,更是历史上少有的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以下是对唐睿宗李旦的..
每当一提起楚怀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一说起楚怀王熊槐,给人们的印象那真个是昏庸无能,不仅被张仪欺骗,还轻率赴约被秦国给囚禁了起来,最后是客死他乡。可以说,楚怀王就是昏君的代名词。问题来了,楚怀王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他又为何会成为司马迁笔下一无是处的昏君呢?
印象中的楚怀王是那样的昏庸
在《史记》中,《楚世家》《樗里子甘茂列传》《屈平贾生列传》等许多地方都有楚怀王的记载。不过,记载的地方多,并不代表楚怀王处处都能唱主角。细数一下,在《史记》中,楚怀王唱主角的地方有三处,这三处司马迁老先生都不惜笔墨,对楚怀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大量的记述和描写。
楚怀王第一次唱主角,是张仪欺骗楚怀王。张仪到楚国后,对楚怀王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你楚王更厉害了,秦王也对你是充满了敬畏。我们秦王说了,只要您能与齐国绝交,秦国就愿意奉献给您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一听世上还有如此的好事,便不顾手下大臣的反对与齐国绝了交。可当交接土地时,张仪竟耍起了无赖,说,哪有六百里土地,我说的是六里。把楚怀王气得不要不要的。
楚怀王第二次唱主角,是张仪第二次出使楚国。过了一年多,秦国出于战略需要想与楚国交好,便与楚怀王商量着互换土地。楚怀王一听,说,换什么土地?只要你们秦国把张仪交给我,我甘愿把你们想要的土地送给你们。张仪得知消息,便决定再次出使楚国。秦国君臣一听,都为张仪捏了一把汗。可张仪却自信满满地说,楚怀王最听夫人郑袖的话了,我与郑袖的手下人关系好,到时候让郑袖给楚怀王吹吹枕头风,我就会没事了。果然,张仪出使楚国后,在郑袖的帮助下,是全身而退。
楚怀王第三次唱主角,是他轻率入秦地。这一年,秦王给楚怀王写信,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说,这两年咱们两国没少干仗,让其他诸侯国都看了笑话,为了友谊,我们不妨见见面,签个和平协议,尽欢而去。去还是不去,楚怀王犯了难。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有的说“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去就不会有好果子吃,不能去。有的说“奈何绝秦之欢心”,秦国可千万惹不得,还是去了为好。最后,楚怀王还是决定去了。结果一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被秦国给囚禁了起来。
看完这三场戏,大家就会明白,楚怀王虽然唱了主角,可都是反派角色,给人的印象也就是“昏庸”二字。
印象外的楚怀王一心想有作为
关于楚怀王的昏庸,在司马迁老先生的传播下,可以说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可在位三十年的楚怀王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我们细读《史记》就会发现,在“昏庸”之外,楚怀王也是个一心想使楚国强大起来的君王。
“(楚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楚怀王)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从这些记载看,楚怀王也不是个天生昏庸之辈,他也曾带领楚国攻城略地打胜仗,他也曾当过六国联盟的领袖。
楚怀王不仅打胜仗,而且也会用计谋。在《樗里子甘茂列传》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甘茂本在秦国为相,可后来和秦王闹崩了,跑到楚国去,楚怀王是高规格接待。秦王一听甘茂到了楚国,便给楚怀王去信,要求楚国把甘茂送回秦国。
楚怀王之所以要高规格接待甘茂,是想收买甘茂的心,让他听从自己,然后再派他到秦国去,表面是在秦国为相,实际上却是心向楚国,帮楚国办事。
楚怀王就这件事与手下大臣商议,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说,大王您的想法是好的。之前大王也曾派召滑到越国去任职,他在越国暗动手脚使越国大乱,大王您才能趁机灭了越国。原文是“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最后,这位大臣说,甘茂可是个有能耐的人,他再回到秦国为相,如果不听从您的招呼,那岂不坏了大事,不如咱们找个不如甘茂的人担任秦相,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秦乱楚治的局面,这对咱们楚国是大有好处的。楚怀王一听此话有理,是依计而行。
楚怀王不仅不是白痴,而且还是个有血性的硬汉。好多人一沦为阶下囚,就没有了主心骨,是人家说啥听啥,以乞求得以苟安。可楚怀王不是那样的人,他被秦王囚禁后,秦王对他说,只要你把巫与黔中这些地方割让给秦国,就把你放回去。楚怀王说,可以呀,但咱们得先盟誓。秦王说,那不行,你得先割地,然后咱们再盟誓。因为在古人看来,盟誓可是件大事,违背誓言那是要遭天谴的。看着秦王的表现,楚怀王愤怒地说:“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也就是楚怀王说,想拿我换楚国的土地,门儿都没有!最后是“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被困秦国的楚怀王并没有忘记反抗,两年后,他是瞅准机会逃了出来,秦王发现后是派出精兵四处追击。楚怀王先是逃到了赵国,可赵王怕秦国的势力大,不敢接收。无奈之下,楚怀王又向魏国逃去,逃到半路被秦兵追上,给逮了回去。就这样,被囚也誓死不向秦国妥协的楚怀王死在了秦国。楚国人得知消息,是“皆怜之,如悲亲戚”。试想,如果楚怀王真的有我们印象中的那样昏庸,楚国人为何会对他的死“如悲亲戚”呢?
为何史记中的楚怀王那样不堪
既然楚怀王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那为什么司马迁在写他时着重写他的“坏”,而不去完整记录他的“好”呢?读读《屈平贾生列传》我们应该能得出答案。
我们都知道屈原不仅是个浪漫主义诗人,而且还是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都在为楚国的强大而努力,可阴差阳错,他是郁郁不得志,最后投江而死。那怎样来表现屈原的爱国与忠贞呢?在文学修辞上,除去直接描写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了——用反面人物来映衬正面人物的伟大。在《屈平贾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歌颂屈原可以说是把这两点都用到了极致。
在正面描写屈原的高大时,司马迁上去就大赞屈原写的《离骚》。说屈原之所以写《离骚》,是他在遭到楚怀王的疏远后因怨愤而写的。但就是这怨愤之作,却兼有《诗经》中《国风》和《小雅》的特点。他的文章简练,措辞深微,志趣高洁,行为廉正。他撰文虽篇幅短小,但立意宏大……总之,在进行一系列赞誉后,得出个结论——“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也就是说,司马迁读《离骚》觉得屈原的光辉形象可与日月争辉。
正面描写完,那就要运用对比手法了。在《屈平贾生列传》中,司马迁不厌其烦地又搬出之前在其它世家或列传中大书特书过的楚怀王被张仪欺骗、入秦被囚等事例,重新进行叙述,然后再加上屈原的言行,来反衬屈原的正义——
张仪第二次到楚国,楚怀王听从夫人郑袖的话放了张仪。这时屈原出使齐国归来,听到消息是赶忙进谏,说,大王何不杀了张仪?结果是“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楚怀王听从大臣子兰的建议,决定去秦国与秦王会盟。屈原阻止道:“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结果是楚怀王不听去了秦国,被秦国抓去当了人质,最后是“竟死于秦而归葬”,落了个身死异乡的下场。
反面典型楚怀王死了,但到这里司马迁还认为写不出屈原的爱国与忠贞来,又开始大发议论,直接给楚怀王下了个昏庸的定义,来反衬屈原的忠贞——“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像这样盖棺定论的评语,司马迁在写其他人物时几乎是没有的。
说实在话,楚怀王确实有他的不足,但我们全面看楚怀王在位期间的表现就会知道,在战国那个时代,对比其他诸侯国的君王,要说他是个绝对的昏君,恐怕就有些过了,最起码他也是个有抱负的人,无论是他被张仪欺骗,还是被秦国囚禁,他的出发点都是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多面性的人,司马迁老先生却为了塑造屈原的光辉形象,不惜让他在自己的笔下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这不由让人想起《论语》中子贡的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一个人一旦干了一件坏事,天下的坏事人们都有可能加在他的头上。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到司马迁这样写的原因了,谁让你楚怀王要疏远忠臣屈原呢?
那这样子说,是不是楚怀王被司马迁如此写就有点冤了呢?其实一点也不冤,因为自古以来“忠臣良将人人爱”,司马迁爱屈原,爱得一点也没有错,他如此对比着写楚怀王与屈原,正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正直与可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睿宗李旦,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的幼子,更是历史上少有的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以下是对唐睿宗李旦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宋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核心角色,更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真实领袖。 一、宋江的生平背景 宋..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往往拥有无数的嫔妃和宫女,享受着奢华的生活。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却有一位皇帝与众不同,他坚守一夫一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干爹”这一称谓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从古代的“义父”、“寄父”到现代的“干爹”,这一称谓虽历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爱情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跨越国界的恋爱,还是跨越年龄的爱情,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其中,女方大男方十七岁的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社交媒介,更是政治、军事、文化的催化剂。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无数传奇故事在酒桌上展开。今天,就..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商朝末年的苏妲己常常被描绘为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她的美貌和媚态被视为商纣王荒淫无度、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然而,将商朝的灭亡简单地归咎于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死往往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而有些皇帝的死因,却令人扼腕叹息,充满了离奇与不幸。其中,后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