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发誓太监不得干政,后来为何还是发生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宦官之祸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第一个弄权的宦官叫赵高,之后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弄权的影子。

  西汉稍微好点,但东汉就不行了,东汉几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因为动荡,宦官弄权的案例相对较少,隋朝因为二世而亡,宦官来不及表演,而留在唐朝表演。唐朝的宦官权势熏天,唐后期干脆直接拥立皇帝,皇帝都拿这些个宦官没办法。宋朝鉴于前朝之祸,限制了宦官的权力,但北宋后期,依然有宦官权倾朝野,比如童贯。

  元朝更不用说,宦官弄权,几乎导致亡国,所以到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跟大臣们发誓说,决不允许宦官弄权,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令禁止宦官子弟读书写字。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可见朱元璋的决心,而当时宦官的权力的确一度跌入了历史的低谷。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朱元璋对宦官专权的严格限制。

image.png

  洪武十年的时候,当时朱元璋批阅公文,当时他身边的一名老太监,出于好心指出公文之中的错误。朱元璋也的确知道老太监所言是正确的,但事后朱元璋对此人的做法是,驱除皇宫,遣回家乡,归还原籍。

  所以说,朱元璋对于太监,哪怕没有错,只要有一点越权,都不放过,那么,朱元璋决心这么大,明朝该不会出现宦官专权了吧。

  大错特错,不仅宦官专权上演,而且还滋生出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其高,尤其是刘瑾和魏忠贤。刘瑾把持着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目中无人,无人敢惹,而他大肆贪污,结果还上了中国古代富豪榜。至于魏忠贤,更不得了,别人都直接称呼他为九千岁,到处建生祠,排除异己,成立阉党集团,无法无法。

  那么,朱元璋这么严格防范宦官专权,为何还是没用?其实,原因就出在朱元璋自己身上,因为他的一个决定,导致出现权力漏洞,宦官就这样抓住这个漏洞,作威作福。这个漏洞就是他废除了宰相。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了,因为他个人集权的需要,帝国需要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大明立国初期,朱元璋也尝试过设立丞相,但无论是汪广洋、还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都不行,都让朱元璋很不满意,没办法,最后他只好干脆废了算了,并且还叫后世不得要,结果这个制度传到了清朝,清朝也不设丞相。

  秦汉建立并延续到明朝初期的丞相制度,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image.png

  丞相没了,这么多工作谁来做?皇帝自己做,天下大事那么多,皇帝做的完吗?做不完。怎么办?内阁诞生了。内阁不是行政建制,没有制度保障,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秘书处,皇帝顾问,皇帝秘书。原则上是没有任何权力的,权力在皇帝手中,他们只是协助处理,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而不是制度保障。

  这个制度刚开始没问题,因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对工作尽职尽责,但朱元璋父子之后,明朝的皇帝是越来越不行,不是钟情于炼丹,求长生,就是爱玩,哪有闲工夫来处理国家大事。但国家大事总要有处理,怎么办?

  于是聪明的明朝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强内阁、票拟。什么意思呢?以前公文呈上来,都是皇帝自己看,自己处理,现在皇帝没时间看,也闲工夫处理,于是叫内阁,皇帝的秘书,他们阅读完后,给出处理意见,用一个小纸条写好,贴在公文上面,一起呈给皇帝,皇帝看完后,没问题,就照抄一遍,这叫批红。批红后盖上印章就是圣旨了。

  这个办法是不是很好,两全其美,皇帝也不用干活,内阁的权力也加强了。好是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问题是,明朝的皇帝懒到连抄一遍都不愿意了,反正都是抄一遍,与其自己辛苦的抄一遍,为何不找人抄一遍呢?找谁呢?

  太监啊,准确来说叫秉笔太监。皇帝身边的人不就是他们嘛,结果权力就落到了太监手中。

  太监负责抄一遍,问题是,他们有这么老实,完全照抄吗?很难讲,我改动一点,动点手脚,谁知道?就算知道改了,谁敢说?皇帝都盖章了,你说,岂非说皇帝错了,还要不要脑袋了?

  而且当时明文规定,秉笔太监有编辑和修改的权利,比如病句、错别字之类的。这就等于默许了他们可以篡改票拟。更何况明代内阁大臣本来就欠缺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透过票拟、条旨来辅政。所有的票拟最后决定于皇帝的朱批,皇帝说你这个意见不好,我要改,你能怎么着。

  更可况皇帝长期不见大臣,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太监来传递的,而且有些皇帝就算知道了,也无妨,因为他们久居深宫,也没什么主见和是非观点,太监说得好,说的皇帝开心就行,就算是错的,皇帝喜欢,谁又能说什么呢?

  所以久而久之,太监就成了“真皇帝”,这就是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所在,而这个根源在于朱元璋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导致这个权力漏洞。

  因此,朱元璋才是明朝宦官专权的始作俑者,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朱元璋北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新政权,稳定北疆,决定对北元残余势力进行北伐。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朱元璋的远见卓识,也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下是..

    朱元璋北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室,惊动乡邻的传奇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被赋予了诸多传奇色彩。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降生不仅预示着一个新朝代的崛起,更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令人称奇的故事。那么,朱元..

    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室,惊动乡邻的传奇
  • 朱元璋出生异象:红光烛天,惊动乡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伴随着各种神秘和异样的传说,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出生时,不仅室内红光冲天,还..

    朱元璋出生异象:红光烛天,惊动乡邻
  • 明朝趣史:揭明太祖朱元璋的白话文圣旨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明朝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丰富的历史事件而著称。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白话文”圣旨,更是成为了明朝趣史中的一段佳话。这些圣旨以其通俗..

    明朝趣史:揭明太祖朱元璋的白话文圣旨
  • 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中国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政治手腕和统治智慧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其中,锦衣卫的设立便是其政治手段中的重要一环。那么,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

    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 明朝体制之祸:因朱元璋为国家选错了道路?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其兴衰起伏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及所确立的体制密切相关。后世学者在评价明朝时,常将明朝体制之祸与朱元璋的治国决..

    明朝体制之祸:因朱元璋为国家选错了道路?
  • 朱元璋与明教的不解之缘:从布衣到帝王的转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通过非凡的手段和智慧,实现了从草根到帝王的华丽转身。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他不仅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还建..

    朱元璋与明教的不解之缘:从布衣到帝王的转变
  • 朱元璋与明朝:权力、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一代帝王,建立了强大的明朝。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

    朱元璋与明朝:权力、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 朱元璋与郭子兴:从部属到帝王的不解之缘

      朱元璋与郭子兴,这对历史上著名的君臣关系,始终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重要线索。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包含了复杂的人际互动和深厚的情感纽带。那..

    朱元璋与郭子兴:从部属到帝王的不解之缘
  •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长相是怎样的?后世流传的画像是真的吗?

      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朱元璋长得很丑,或者看过清朝人画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画像,说实话那简直是不忍直视。鞋拔子脸上长满麻子还有那稀疏的须发,无论是放到古代还是现..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长相是怎样的?后世流传的画像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