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宫中的太监都怎么样了?他们的生活如何?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末太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溥仪仍然住在紫禁城中,吃穿用度也照着皇帝的排场由军阀们提供,时常还有遗老遗少前来探望,可以说紫禁城内溥仪仍然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只是溥仪能沉湎于皇帝的幻梦中,陪在他身边的太监们却已认清现实,他们开始更加直接的谋求自己的利益。残清时代的紫禁城中,由太监们主演的荒诞戏剧开始一幕幕上演。

  那时,宫内地位较高的太监们靠着截留宫内各种款项以及小太监们的孝敬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与之相比,下面的小太监就凄惨多了,他们的俸禄很少,还要孝敬师傅,更不要说那时鸦片泛滥,这些小太监们一日也离不开大烟,一旦没钱吸烟,他们就好像红了眼的豺狗,四处偷窃宫内的宝物。

image.png

  宫内的偷窃之风简直骇人听闻。据记载,寿皇殿曾丢失两个重达百斤的金钟以及各色宫殿铜饰数十件,宁寿宫曾丢失金器、铜器、玉器数十件 住在重华宫的茶惠太妃丢过1万元 就连小皇帝溥仪也不被这些太监放在眼里,刚买的钻石转眼便不翼而飞。可见当时宫内盗窃之烈,由此,溥仪也萌生了遣散这些太监的念头。

  偷窃所得的钱太监们一分不剩的就花在了赌博、抽鸦片上,反而比之前更穷困。这些太监开始不满足于时有时无的偷窃,再加上随着外面军阀的混战,这个小朝廷也慢慢被遗忘,于是他们就产生了极为大胆的念头,抢宫殿。

image.png

  第一个遭到他们毒手的就是建福宫,建福宫附近建有静怡轩、延寿阁、慧曜楼等许多宫殿,供奉着金佛、金塔以及各种金质法器,还有历代清帝的画像和他们收集的稀世珍宝,就连溥仪大婚收到的宝物也存放在这里。可以说溥仪时代,这座宫殿是清宫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

  192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建福宫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凶猛让人胆战心惊,周围建筑焚毁倒塌无数,宫内奇珍异宝也几乎无存。然而据时人回忆,其实那天晚上无风无雨,天气很好,况且建福宫无人居住,也不是常有人来往的地方。参与救火的宫外消防队也说,他们刚到的时候,曾闻到浓重的煤油味道。因此,这场大火很有可能是宫内太监为盗宝所放的。这场火灾让溥仪震怒,他连夜审问负责建福宫的太监黄进禄,从他嘴里知道了许多太监们偷窃宝物的事情,建福宫大火甚至将养心殿的总管邵兴禄牵扯在内。溥仪深感不安,更加下定了遣散太监的决心。

image.png

  这一年的7月15日,溥仪开始正式裁汰太监,其父载沣听到消息很生气,以祖制不可违的理由力劝溥仪。溥仪并未动摇,即刻下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并叫内务大臣绍英督办此事。绍英领命后便把全体太监召集在乾清门内宣读旨意。这道旨意宛如晴天霹雳一般砸在太监们身上。要知道他们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宫中,这紫禁城既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世界,出宫以后投奔何处?以后如何生活?这是他们以前从不会考虑的事情。一时间有的人哭哭啼啼,有的人则怒骂溥仪的残酷无情。

  然而旨意已下,这些太监也只得离开皇宫。由于绝大多数太监在北京都没有可去之处,回家乡也需要时间和钱财去筹备,溥仪考虑到这些,特许让暂时不能离开北京的太监住在地安门内大街上的燕翅楼中,等拿到遣散费再自行离开。陆陆续续,太监们或是回家或是就地谋生,但仍有一部分太监既无处可去又由于身体残疾干不了体力活只能乞讨为生,这些可怜人仍聚集在雁翅楼中,衣衫褴褛,有时出外跪地乞讨,回来就直接在廊下生活做饭。昔日狐假虎威的太监此时像极了逃荒的难民。这也成了京城中颇为难看的一景,军警为此屡次驱逐他们,大概花了一年时间,这些太监才先后散净。

image.png

  没有太监的皇宫仍然需要人手看护,溥仪便从内务府调来几十个护军,并要求全体清室的王公们参与宫内的值守。这些王公每天分两班,每班六七人在宫内来回巡逻。只是这让王公们习以为常的"大清皇宫"现在倒颇让人害怕,空无一人唯有殿宇耸立,那些鬼怪传说配合这如同地府的场景让巡逻者胆战心惊。就连溥仪居住的养心殿到了夜里也是阴风阵阵,诺大的宫殿只有两三个陪侍和几盏忽明忽暗的蜡烛。

  更让溥仪没想到的是,他所担心皇宫盗窃也没有消失,只是作案者由太监变成了护卫,失去权力的紫禁城已沦为藏宝阁诱惑着附近的人们。同时,宫外的被遣散的太监也对这位昔日的主子满是怨恨,以至于1924年溥仪也被驱逐出宫的时候,他们无不拍手称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