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文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渊能从太原顺利起兵,首先要感谢两个人:刘文静和裴寂。所以,李渊称帝之后,曾下诏书表示,秦王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为开国三大功臣,可以赦免两次死罪。

  这俩人虽然同是开国功臣,同样官拜宰相,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渊待裴寂特别好,即使屡战屡败,还照样做官,李渊还赐给裴寂一个铸钱炉,准许他自己铸钱。

  反观刘文静就不行了,仅仅因为在高墌替李世民背了打败仗的黑锅,就被李渊从纳言之位一撸到底。虽然后来又靠军功当上了民部尚书,但地位明显地低于裴寂。

  刘文静觉得自己哪儿哪儿都比裴寂强,可就是不受领导待见,因此,性格变得有点偏激,在朝堂上处处跟裴寂作对,你说往东我偏说往西。

  其实,这是一个情商很low的举动,当年,大鹏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曾因为工资还不如同时进公司的办公室文员高而在办公室乱发脾气。

  好吧,大鹏其实想说,刘文静也干这事了。有一天,他在家喝醉了酒,就拔出刀来砍家里的顶梁柱,说要杀了裴寂,以解心头之恨,巴拉巴拉的!

image.png

  不巧的是,刘文静家里也有个侍妾,也经常觉得自己不得宠,老受大老婆的气,于是她就让哥哥上告刘文静要谋反。李渊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就派人将刘文静抓了起来。

  等三堂会审的时候,刘文静也没刻意隐瞒,老老实实地交待说:当初太原起兵时,我跟斐长史的职位声望差不多。如今斐寂官居宰相,很受李渊宠信,而我却泯然众人矣,实在是有点儿不满情绪,但只是针对裴寂,没有造反的意思。

  于是,李世民上表替他求情,说:刘文静确有首倡之功,然后才告诉斐寂,而攻克京城后,任用待遇相差悬殊,所以不满,并非谋反,应当将他赦免。

  李世民这番话表面上是在给刘文静求情,实际上是有深意的。因为李世民觉得自己在兄弟几个里也有首倡之功,现在,天下大定,你把哥哥封为太子,只给我个秦王,这不合理啊!

image.png

  知子莫若父,李世民这点小把戏还能瞒过李渊。他从李世民的奏折里也嗅出了冲天的怨气。兄弟阋于墙可不行。李渊决定重处刘文静,给李世民看看。

  于是,李渊不顾众人反对,一口咬定,刘文静就是谋反,执意要杀他,连免死铁券也不管事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刘文静就是酒后骂骂街而已。

  消息传来,刘文静都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事情会搞成这样,只能在临死之时哀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李世民也从李渊的动作里读出了警告的意味,知道老爹决心已定,不会让自己上位了,于是开始加紧拉拢人心,组建班底,为武力夺取政权做准备。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登基,觉得挺对不起刘文静,就为他平了反,并让他的儿子刘树义继承了他的爵位,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可是,刘文静的儿子们偏偏不买李世民的账,后来都造了李世民的反。因为刘树艺和刘树义知道,没有李世民那封奏折,老爸是不会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