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手握数十万兵力,他为什么不选择自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楚汉相争,自古都是千古史学界热门的话题。秦末时期,天下诸侯并立,互相杀伐争地。到了最后以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最大的诸侯,史称“楚汉争霸”。

  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期间实际上是“三足鼎立”,在刘邦和项羽之间,还有个韩信,只要他愿意。“三国时代”恐怕要提早400年上演。历史无法重演,韩信最终还是归顺刘邦。那么坐拥数十万大军的齐王韩信,真的没想过自立吗?

image.png

  《资治通鉴》记载,当初韩信在齐国拥兵数十万之际,一个叫蒯通的谋士就借着算命为由,来到韩信身边劝进。说有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摆在韩信面前,就看韩信要不要抓住:

  天赐良机,将军可以雄兵,坐而观之楚汉争霸。不日可尽收天下,以三足鼎立而与之争锋也。

  意思就是韩信帮谁谁就赢,不如都不帮,到时候楚汉一打。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趁机形成三国鼎立时代。然后率军控制楚汉的薄弱环节,一下子占据许多城池,在饱受战乱年代顺应民心平息战乱,到时候天下人就会拥戴你韩信。

  给出的建议可以说完全可行,甚至是上上策。但是韩信听后并没有心动,蒯通此时就继续进言:

  将军勿虑,战机稍纵即逝,或成大业或杀身之祸。

  对于蒯通的警告,韩信不以为然。如果不把握机会,自己就有灾祸?韩信心里直犯嘀咕:我为汉王立下了不世之功,怎么会有杀身之祸?

  看见韩信还在犹豫,就说:“如果将军没有这样的功劳,我就不会跑来跟将军说这番话了。正因为您的功劳,才有杀身之祸。献计出汉中、杀龙且、大破项羽20万雄兵。您的功劳已经没法用语言形容了,汉王不知道怎么赏赐您了。

image.png

  难道您天真的以为您只要一个齐王就可以让汉王放下成见吗?要知道,以您的功劳和声望,早就超过了汉王,您觉得汉王还会容得下您吗?

  您说您跟汉王感情深厚,当初张耳和陈馀感情不好吗?结果呢,还不是一拍两散。文种辅佐完勾践还不是被杀?

  陈馀是生死之交,曾经亲密无间,天下共仰,但最后还不是兄弟自相残杀吗?欲壑难填,人心难测呐!您倒是忠心耿耿地想与汉王论交情,但我以为你们的交情再好也好不过张耳和陈馀吧?”

  谋士劝韩信拥兵自立,他却自以为功高不以为然,谋士:很傻很天真

  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很现实,却极为深刻啊。

  韩信听了似乎有动心,但却说:容我三思!

  这三思就思了好久,于是蒯通再次问韩信。韩信却以借口托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到最后蒯通实在看不过,留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愤然离开。

  天赐良机,如若不惜则必遭灾祸

  韩信有了可以自立的机会却不珍惜,最后被吕后所杀。从结果看好像就是因为不珍惜机会造成,实际上不是。

  简单说, 韩信有天赐良机的机会前提是他已经到了可以反叛的条件了。

  做人做事也都是如此,上天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说明不是运气好,而是你的条件成熟了,一旦你没有把握,最后物极必反,你可以成功的条件一定会成为你失败的因素,机会转瞬即逝。

  功高不可盖主,进退不可迟疑

  第一句话好理解,自己功劳绝对不能大过领导,不然在人性弱点嫉妒的驱导下,必然会用各种手段铲除你。韩信不听啊,一直以为自己虽然立了大功,但是没有想自立的意思,只愿意安心做刘邦手下的齐王。

image.png

  人心难测,刘邦哪里知道你想不想反叛,只知道你的有反叛的实力,功劳大过自己,天下人就知道你,不知道我,而我是皇帝,这还得了?就算你安心做齐王,天下人心里肯定会把你摆的比我还高!

  也就是这一点,提出来韩信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不能犹豫不决。不然就是自立为王,做第三方霸主,和楚汉平分天下,不然就是马上退隐,不要参与下面的战争。结果韩信选择了不进不退,犹豫间害了自己,蒯通实在看不下去,就走了。

  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问题,比如一项工作,要么直接说不会做,要么接手了就把它做好,很忌讳“半做半不做”状态。为领导“东征西讨”,全公司都觉得你是公司最大的创建者,这时候要么急流勇退,保留一个好名声,要么自己出去再创业。

  如果都跟韩信一样,犹豫不决,那你的功劳就会被越来越多人念叨,极端情况下,你呼吸都是错的。领导越来越不满意,最后就是把你开掉。

  人生如战场,懂得其中的道理,方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