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什么不敢夺取司马师的权 其实道理很简单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司马昭不篡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古以来,王权的争夺都是残酷无情的,哪怕是骨肉手足,在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都不值一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哥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最终登上宝座;明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统治,夺得皇位;清朝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最后以四阿哥胤禛胜利告终。

image.png

  历史上,为了皇位手足相残的事比比皆是,然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却一路相互扶持,兄友弟恭,一生都没有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外忧内乱,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具有领导能力

  同为司马懿的儿子,两兄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司马懿去世之后,两兄弟共同协作,为后来司马家族灭去魏蜀吴,建立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从性格与能力上来说,司马师却比司马昭更有领导能力。

  首先,司马师的性格非常稳重,遇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而且有全局观念,是不可多得的领导型人才。而司马昭在治国与治军方面就要略逊一筹,他没有哥哥那样运筹帷幄的能力,更多的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image.png

  司马懿在准备夺取魏权时告诉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听到后没有什么反应,他本来就有很大的野心,也懂得父亲这么多年表面抱病不出,实则韬光养晦,为的就是夺权的这一天,如今,时机已到,父亲提出这个想法并不奇怪。但是司马昭却对司马懿的话大惊失色,甚至紧张到“夜不能安寐”,其实,司马昭并非不懂得父亲的用心,可一旦真动手夺权,他还是顾虑重重。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司马师的性格更加果断,勇猛,狠厉,而司马昭相对而言就显得优柔寡断。自古,帝王都需“无情”,如果事事都是敢想而不敢做,那么又该如何面对风诡云谲的政治呢?

image.png

  司马懿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也是十分了解,他清楚只有司马师能够担当大任。而且,夺权之后,朝廷内外形势极其不稳定,很多官员认为司马一族是篡位,并且对他们的专权十分不满。而且,蜀国吴国也对司马家族虎视眈眈,司马师一直忙着平定外乱,而司马昭则是在内处理政事。

  所以,即使是掌握了政权,兄弟二人也还是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危机,而司马师面对危机更有处理能力,所以司马昭不能也不会想着去夺取自己哥哥的权力,相反,出于司马家的利益考虑,他会尽力辅佐司马师,帮助其稳固政权。

  曹氏家族失败的前车之鉴

  为何司马懿能够夺得政权,除了他个人的运筹帷幄以及精密部署以外,还有极为重要的外部原因——曹氏魏权的内部矛盾。

image.png

  曹丕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在父亲曹操去世的时候,为防止曹彰夺权,他早早地就自立为魏王,后又打压曹植,使其无法着手政事;再以退为进,安抚好有较高威望与相当兵权的曹彰,等其放松警惕之后再除去他。

  后来,曹叡继位,由于没有接触过朝政,司马懿就成了他的心腹,而且曹叡在位时对自己的叔叔曹植也是颇为忌惮,也没有给他参与朝政的机会。而且,曹叡在后期选择辅佐大臣之初,考虑到司马懿的威望与能力,担心其功高盖主,于是把他排除在了人选之外,而是选择了曹氏宗亲,但宗族之间又有私人矛盾,明争暗斗之下,司马懿还是成为了辅助大臣。就这样,司马懿一步一步地渗透到魏氏权利的最中央,最终一举夺权。

image.png

  司马师与司马昭可以说是亲眼看着曹氏由盛至衰,也深谙其中的缘由。宗室内部混乱必会导致朝纲不稳,也容易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所以,兄弟二人一直都团结和睦,更不会有夺权之事的发生。

  司马师早逝,兄弟二人没有绝对利益冲突

  司马师没有子嗣,司马昭将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哥哥。而在公元255年,司马家正式夺权的第四年,由于平复外乱,积劳成疾,司马师在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后,病死在了回师途中。

  所以,对于司马昭而言,司马师没有实际威胁到他的地方。司马师早逝,两人没有了任何有可能的利益冲突,唯一有可能的继位问题还因司马师没有子嗣而不了了之,最终的权利还是落入了司马昭手里。

image.png

  结语

  为何司马昭没有夺取司马师的权力?一是为骨肉亲情,二是为共同利益,三是两人没有利益冲突。可以说,这两个兄弟都是聪明人,他们懂得“利益共同体”的道理,也正是因为明道理,识大局,才有了后来的晋一统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司马昭当街杀皇帝:一场政治与道德的较量

      司马家族,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重要支柱,其权势与日俱增。司马昭,作为司马家族的代表人物,更是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然而,这位权臣在处理皇帝问题时,却选择了..

    司马昭当街杀皇帝:一场政治与道德的较量
  • 钟会与司马昭的权力较量:为何钟会难以胜出

      在三国时期,钟会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和谋士,其才智和能力不容小觑。然而,在与司马昭的较量中,他最终未能胜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政治背..

    钟会与司马昭的权力较量:为何钟会难以胜出
  • 揭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与意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司马昭的野心和行为。这句成语不仅揭示了司马昭的政治野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其野心的普遍认识。本文..

    揭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与意义
  • 文鸯的真实实力如何?他为何会投奔司马昭呢?

      文鸯本名俶,小名鸯。武力绝人、勇冠三军,文钦中子也。随父钦协毋丘俭举兵反,讨司马师。鸯与钦分二队夜袭乐嘉敌营,鸯奋勇先至,未见钦乃退。钦队于乐嘉为邓艾败,..

    文鸯的真实实力如何?他为何会投奔司马昭呢?
  •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但..

    司马昭之心的心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昭在死后臭名昭著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昭(211~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
  • 司马昭弑君之后为何姜维却要出军讨伐呢?

      姜维根本管不了魏国废立皇帝之事,想管也管不了,姜维兴兵问罪,无非就是想借此事件,为自己的北伐增添些有利因素罢了。无论是哪一朝代,弑君都是大逆不道的重罪,同..

    司马昭弑君之后为何姜维却要出军讨伐呢?
  •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  邓艾在拿..

    邓艾和钟会被杀真的是自取灭亡吗?司马昭对此有责任吗?
  • 刘禅写了哪三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

      向来对刘禅的评价大多都是负面的,认为他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不仅没有沾上刘备一星半点的优良基因,反而成了一个“败家子”,偌大一个蜀汉就在葬送在他的手上。 ..

    刘禅写了哪三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