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孙权势力不弱,为何感觉孙权没有曹刘有存在感呢?
孙坚在黄巾起义时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
还不知道:曹魏和蜀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的出名程度不必多说,很多人了解三国历史,都是通过这本书得知的。因为这本书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两种三国,一种是小说家的三国,一种是历史研究者的三国。大家更熟悉的肯定还是第一种,但要了解三国真实历史,其实还得以后一个三国为准。
我们研究三国,不仅要看《三国演义》,还要读《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纠正从少年时期就有的偏见,还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明白三国时期的历史与政治变迁。
有些人很好奇,为什么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不能和平相处,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在中国古代,正统就代表着天命,代表着民心,所以对每一个政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放在三国,那就是谁有资格继承大汉王朝的王统,就可以称之为正统,三国中有资格评选正统的国家那就是魏国和蜀国了。
汉献帝刘协
说魏国是正统,是从程序交接方面来讲的,曹丕建立的魏国是来自汉献帝的禅让,等于魏国接过了汉朝政权的接力棒;说蜀国是正统,是从血统方面考虑的,因为刘备一直号称自己是汉室的后裔,所以刘备的确有资格说自己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他也一直以匡扶汉室为目标,在蜀地建国后的国号也称为“汉”,史称“蜀汉”。
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学者对三国正统的理解
早在中国古代,对于三国的正统之争就已经争论不休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都会涉及到一些历史背景和纠葛。
谯周画像
首先我们来讲陈寿写的《三国志》,这本书是以魏国为正统。陈寿将魏国作为正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正处于西晋时期,西晋的政权是来自魏国的禅让,所以他要尊魏贬蜀;二是:陈寿写《三国志》受老师谯周的影响比较大,谯周在《三国演义》中就被定义为是个投降派的反面典型,其实在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个形象。谯周身为蜀国人,却一直希望蜀国被魏国取代,甚至还劝说过刘禅主动投降魏国。谯周这样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生陈寿。
习凿齿画像
再来说一下东晋习凿齿写的《汉晋春秋》,这是第一本以蜀国为正统的史书。《三国志》是西晋所写,奉魏国为正统,为何到了东晋的《汉晋春秋》就以蜀国为正统了呢,东晋不也属于晋朝吗?其实这或许与东晋的政权有关系,东晋是西晋灭亡后,跑到江南又重组的政权,不得已偏安于南方,这就跟蜀国只能占据蜀地有些相似,所以《汉晋春秋》以蜀国为正统,也有些为自家政权作正当性辩护的意思。
朱熹画像
到了宋朝,又再次出现了魏国和蜀国正统之争的情况。北宋比较著名的史书就要属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了,司马光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对魏蜀吴三国的正统性皆不承认,只是为了记录时间方便,而采用了魏国的年号。到了南宋,朱熹所写的《通鉴纲目》,却与司马光唱起了反调,他把《资治通鉴》的魏国纪年改作蜀国纪年,开始以蜀国为正统。朱熹把蜀国比作南宋,把魏国比作辽国、金国这些政权,并开始大肆渲染曹操的奸雄形象,这样一来,魏国当然不可能被认为是正统了。
曹丕和刘备为正统所做的一些小把戏
公元220年,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为了凸显出自己的正统性,他还玩了一个小把戏,因为汉室是尧的后裔,他就宣称曹姓是舜的子孙,尧曾经禅位给舜,那么汉献帝禅位给自己,也就是依照先辈们的做法接替了正统。这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在如今看来确实有些奇葩。
刘备做得比曹丕更绝,他听说曹丕篡汉,自己就立刻在成都称帝了,国号“汉”,年号“章武”。刘备称帝是在公元221年,仅比曹丕晚一年。当时流传着一个谣言,就是汉献帝被曹丕杀死了,刘备没有考证这个谣言的真实性,就直接将谣言当作是真的,然后利用这个谣言来做宣传,迅速召集群臣为汉献帝服孝,追谥他为孝愍皇帝,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方便称帝。
最令人感怀的吴国
魏国和蜀国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绞尽脑汁,而在一旁的吴国,却反倒有那么一些感怀。吴国并没有什么资格去追求正统性,偏安一方守住自己的地盘,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孙权在称帝之前,一直臣服于魏,被册封为吴王。按理说,他应该使用魏国的年号才对。然而,吴国只有对外才使用魏国的年号,在国内还是继续使用汉朝的建安年号。曾经在1996年,湖南长沙出土的走马楼木桶那些文物中,就发现过“建安二十七年”的字样。事实上,建安到二十五年就已经结束了,所谓建安二十七年,应该是曹丕执政的黄初三年。
孙权冒着跟魏国翻脸的风险,依然使用汉朝的年号,对汉室的忠诚反而在貌似局外人的吴国身上得以残存,也是令人非常意外。终于,在曹丕称帝九年后,刘备称帝八年后,孙权才正式称帝,这才真正开始了三国鼎立之局面。
明白了魏、蜀之间的正统之争,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三国必须敌对。因为魏、蜀都宣称自己的法统来自于对汉朝政权的继承,而正牌继承人只能有一个,如果承认了对方,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到底谁才是正统,这个答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要你能说得有理有据,论点论据充分,并能做到逻辑自洽,那就是一个好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坚在黄巾起义时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布师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第一种说法认为,其实吕布的师傅,和赵云的师傅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其实这两个人,..
在影视界也好,在网络讨论中也罢,人们谈到三国,要么就站在蜀汉一方歌颂一群为复兴汉朝奋战的悲剧英雄,要么就站在曹魏一方歌颂曹家重塑了北方的秩序和革新了汉末以..
三国乱世,硝烟四起,群雄割据,各路豪杰互相征讨,掀起了一段令无数人回味的历史,这段分裂史中,涌现出了无数名流豪杰,这些出场的人物中,大多数对他们的下落有了..
说起三国中的女人,大家肯定如数家珍,像貂蝉、大乔小乔,孙夫人等等,虽然只是男人们之间的附属点缀,可她们的故事一样精彩纷呈,其中有一位甘夫人可以说是众多美女..
刘备一生很少显露自己的武功,一是由于身边有赵关张等人。。二是刘备的性格和野心决定了他一贯隐忍的做事风格,故深藏不露,就连后来很多记载中都没有关于刘备武功的..
中国人素来讲究面子。面子照顾好了,做事自然有了余地,倘若一个疏忽,驳了面子,芥蒂恐怕就此缠绕。譬如我们著名的孔明先生,本怀匡民济世之心,却非要摆个面子,躲在..
要说起《三国演义》,诸葛亮则是其中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要说诸葛亮也真是神机妙算,什么火烧新野,什么草草船借箭,什么空城计更是让人赞叹。尤其是空城计,直接吓..
近期热播的三国题材影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中,董承发动衣带诏事件失败后,张绣所率领的西凉兵进入了许都,并进入朝堂,等待封赏。这个时候,马天宇饰演的冒..
曹操·七星宝刀 上榜理由:宝刀的价值关键不在杀敌,在于保命 这把宝刀如果在一位英雄好汉的手里,用于杀场厮杀,必然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刃。不过这把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