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对大明是用的是什么战略?为什么会选择突袭

时间: 浏览:加载中...

  皇太极对大明是用的是什么战略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未能突破山海关,最终带着巨大的遗憾离世。从对大明发布“七大恨”后,就不断发起攻城掳地,如同走地图似的进行推进。虽然进攻态势一直很强势,但是明朝的防守愈加牢固,并且利用火炮优势火力进行防守反击,因此在努尔哈赤后期虽然胜多败少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大败二回,这是他驰骋疆场四十余年的最大挫折,不久因伤加之忿恨去世,享年68岁。他的继位者皇太极继承了全部遗产,而摆在他面前的最重大问题是下一步的军事战略该何去何从。大明虽然多次被后金战略部分城池,但都是边缘地带,甚至还未伤了他的元气。从整体实力来看,大明的二百多年的厚实基业是后金完全不能比拟的,而他们的边角战术的成功很大方面得益于明朝的天灾和内乱,当大明开始重视并集结优势资源时,后金整体表现出了虚弱。

  皇太极的战略智慧很大程度来源于战场的磨砺,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不光只会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他能统筹全局,甚至将目光投射到另一个方向。

image.png

  然而改变其父的战略势必引起大家的怀疑,为此他说:“山海关,锦州防守甚坚,徒劳我师,攻之何益!惟当深入内地,攻其无备城邑可也。”

  《清太宗实录》这种避实就虚的策略从根本上来讲是区别努尔哈赤的层层推进的硬大硬拼。皇太极利用他们骑兵优势可以展开千里奔袭,从而对大明进行迂回包抄的奇袭战略。对此他怕大家不懂,进一部生动比喻说:“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削,则大树自扑”。按照皇太极的构想,大明这课老树盘根错节,虽然外表沧桑萎靡,但是整个基础非常牢固,只有像伐树伐根一样,最终才能胜利。此后,他为了避开重兵把守的山海关、宁远一带,多次派军绕道袭扰内地,但他并不以重兵攻打明朝都城,而是不断抢夺大批人畜财物,积蓄实力。

  仅仅两年后的天聪三年,皇太极成功发动了入关战争,目标直指京城,即著名的“已巳变”。正是这次事件不久导致了崇祯诛杀袁崇焕的连锁反应。此前朱由检接替其兄成了帝国的新主人,危机却如同大雾弥漫越来越严重。彼时,崇祯对袁崇焕表现出了高度信任,也正因此将他提升到辽东局势权位最高的负责人,希望他能挽救大明于水火,并赋予他一口“尚方宝剑”对属下有先斩后奏之权。在任命之前,崇祯与其做了长谈,对其颇为推心置腹,并向其承诺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什么给什么。袁崇焕也颇为踌躇,甚至信誓旦旦向崇祯保证,五年平定辽东局势。崇祯问袁崇焕说:“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对答说:“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可收复。”崇祯听完兴奋地说:“五年收复整个辽东,朕不会吝啬一个封侯之赏,望卿努力。”内阁辅臣们听了“五年全辽可复”后无不对袁崇焕交口称赞说:崇焕肝胆识力实在不凡,真是一位奇男子!《明史纪事本末》

  image.png

  正因为皇太极的奔袭打乱了袁崇焕所有的布防计划,后金不仅没被他迅速荡平,反而引到了北京城下。不久,崇祯以“议饷”的名义召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当场质问袁崇焕以前杀毛文龙及现在进京逗留不战这两件事。《明季北略》内阁大学士温体仁以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事对其进行弹劾,连续五次上书,以袁崇焕“欺皇上”“资敌私通”、“引敌上驱”、“胁城下之盟”的罪名请求崇祯处死袁崇焕,甚至由此衍生出关于袁崇焕与后金勾结的传言,为这件历史大案披上一层迷雾。关于毛文龙的死,对战局的发展关系甚大,有的说他罪有应得,有的说袁崇焕擅自诛杀主要将领先斩后奏犯了严重的逆鳞。这都仿佛是历史的表象从根本上来说,毛文龙应该是死于党争。崇祯继位后,凡是与魏忠贤有关系的人都遭到罢斥,原先受阉党压制的东林党人重新被起用,执掌朝政大权。由此这场政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和波及明军内部,引发了将领之间的严重分争。而袁崇焕谋杀毛文龙,火并东江,就是彼此一种的势力权位之争。而这个重要斗争引发了全局负面效应,最终后金渔翁得利,损失的是大明王朝的团结与战略的重创。

  已巳之变后,是皇太极首次入塞战略的成功展示,到天聪四年五月,才拔营东归,历经七个月。期间,双方既有战场的刀兵相见,也有背地议和周旋,战争以后金迂回突袭成功而告终,后金初次入塞势如破竹,验证了皇太极的预判。此次远袭,不但训练了后金长途行军、攻城战守与主力会战的作战能力,同时也窥见了明朝腹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清晰看到了布满大明的天灾人祸,和遍地流寇,给了皇太极进一部冲击大明的更大信心。

  直到天聪八年后,当皇太极再度向诸贝勒大臣再度提出如何向大明进攻时,他们异口同声说:“宜从山海关大路而入。”

image.png

  而皇太极依旧胸有成竹地说:“今我大军,宜直抵宣、大。蒙古察哈尔部,先为我所败,心胆皆裂,举国骚然。彼贝勒大臣将来归我,我往,必遇诸途,尔众贝勒可多备衣服,以赏彼贝勒大臣之来降者。”最后不无得意地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谋略了。在皇太极的眼里,对大明这棵风雨飘摇的大树不是一次就可以从跟上伐断,而是多次才能达到目的。多年后,虽然大清的多尔衮依旧从山海关进攻大明,却都是因为皇太极此前已经把所有的难度进行清理,加之历史的一些其他如吴三桂投降的偶然事件,最终让大明从“根本上扑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皇太极的挚爱宠妃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奇的经历,被后人铭记。海兰珠,这位清太宗皇太极的挚爱宠妃,便是其中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神秘感,其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皇太极的挚爱宠妃
  • 皇太极原名之谜及其改名原因探析

      在中国历史上,皇太极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是清朝的奠基者,为清朝的入关和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关于皇太极的原名及其改名的原因,却鲜为人知。  ..

    皇太极原名之谜及其改名原因探析
  • 皇太极的宠妃:可能真的是穿越过来的!

      在清朝初期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她就是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然而,关于她的身世却充满了谜团,甚至有传言称她可能..

    皇太极的宠妃:可能真的是穿越过来的!
  • 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

      在波澜壮阔的清朝历史长河中,皇太极与多尔衮的关系始终是一段引人入胜的话题。作为清朝初期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的权力博弈、相互制衡以及最终的合作,不..

    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
  •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关系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英雄辈出的时期,而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正是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传奇的时代。在这段历史上,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位杰出的人物,以其..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关系
  • 皇太极已经提出议和的请求,为什么崇祯就是不答应?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

    皇太极已经提出议和的请求,为什么崇祯就是不答应?
  • 皇太极为何将郭浩从大金改为大清?原因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皇太极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努尔哈赤在北方起义时,就定下了大金的国号,希..

    皇太极为何将郭浩从大金改为大清?原因是什么
  • 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真被戴了绿帽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有一本书叫《汤若望传》。这本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顺治皇帝曾对一位满族军人的夫人..

    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真被戴了绿帽子?
  • 庄妃和宸妃一对姐妹花,皇太极更宠爱谁?

      皇太极更爱庄妃还是宸妃?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看庄妃。  庄妃绝对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她在嫁给皇太极后,在皇太极的8个妃子中..

    庄妃和宸妃一对姐妹花,皇太极更宠爱谁?
  • 皇太极向代善行三跪九叩之礼,背后原因有哪些?

      皇太极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1626年九月初一,皇太极在沈阳即位,成为后金的第二代大汗。按理说,皇太极已经是后金的最高..

    皇太极向代善行三跪九叩之礼,背后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