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优柔寡断,导致俩儿子为了权利血肉相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大唐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一起赶往内宫,当走进玄武门时,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人—秦王李世民出现了。李建成发觉情况有变,想拨马回撤,但已经晚了,伏兵四起,将他们团团围住。

  李世民一箭射出,箭头穿过哥哥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当场毙命。这一箭,定乾坤,灭人伦,射碎了两人一母同胞的兄弟亲情,也射出了其后几十年的贞观之治。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在当时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斗争格局中,不知如何评述此事对错,只能说是“成者王侯败者贼”!齐王李元吉也在此次宫变中被杀,朝挺大权尽归李世民。

image.png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争,是令人疯狂的皇位之争。最终酿成惨祸,缘于两人都太强了,都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都有自己背后的利益圈子,都有致对方于死地的狠心。此等矛盾不可调和,是典型的“不死不休”。

  在李家起兵反隋的过程中,兄弟二人配合还是默契的。直到唐朝建立,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帮助处理日常事务,成为了文官集团的代表。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平定天下,立下的功劳也最大。

image.png

  这时矛盾就出现了。太子将来是要登基当皇帝的,手握兵权、立有大功的李世民岂能甘心俯首称臣。李建成当然也知道战功与威信都不如弟弟李世民,害怕被取而代之。再加上两人身后都有巨大的利益集团做支撑,巨大的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有时也不是两兄弟自己能控制得了的。

  于是,两兄弟你争我斗,矛盾不断升级。特别是李建成一方,对秦王的排挤陷害已经“刺刀见红”了,甚至在酒中下毒,企图毒杀李世民。李世民军权在握,自然要予以还击。这样注定的争斗结果,已然不是简单的“你君我臣”,而是“你死我活”了,血腥味越来越重。

  李渊对儿子们的争斗惨剧负有重大责任。他优柔寡断,耳根子特软,一会觉得太子这边占理,一会又觉得秦王那边不容易,摇摆不定,没有采取坚决措施扼制儿子们的争斗。试想,如果李渊能坚决果断支持任何一方,彻底断了另一方继位的念头,或许结局不会那么惨。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李渊支持太子,李世民就会造反。笔者以为,李世民虽然军权在握,但其反对势力也很强大,加上嫡长子继位的封建传统,他未必敢在李渊在世的时候造反。至于以后的事,就看李建成的能耐了。

  历史不能假设,但偶然也会因为一个小人物而改变。“玄武门”之变中就有一个这样关键的小人物,他叫常何,是在玄武门执勤的禁卫总领。他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却被秦王李世民悄悄地策反,在关键时刻给了李建成一党致命一击。

  说来也滑稽,李建成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费劲心机,极力巴结李渊的后宫嫔妃,让他们说太子的好话、秦王的坏话;还极力拉拢秦王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等人,许以高官厚禄。费了这么多事,却没想到自己“灯下黑”“窝里反”,被一介小人物弄翻了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