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这个政权是谁建立起来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你真的了解西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西辽(1132-1218年),一个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在辽朝被新崛起的女真金国所灭后,一路西征又在今中亚建立起来的契丹辽朝的延续。

  耶律大石(1087-1143年),正儿八经的契丹宗室贵族,他从小就学习契丹语,并且又通晓汉文,吸收了汉族人的政治和文化智慧。耶律大石还按照汉族的传统,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重德”。

  耶律大石在学习之余,也没有忘记祖先马上得天下的传统,他的骑射功夫也很出色,总之,耶律大石从小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有志青年。

  辽朝的唯一一个契丹进士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28岁的耶律大石参加科举考试,竟然高中进士!

  在辽朝末期,契丹贵族早已在安逸的生活中贪图享乐,成为腐化堕落的贵族了,而耶律大石以宗室贵族之身,与熟读经书的汉族士子同场竞技,竟然能考中,这大大地长了契丹人的志气,他也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

image.png

  于是,耶律大石马上被辽朝所重视,直接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成为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契丹人以翰林为林牙,所以又称耶律大石为“大石林牙”。

  可惜的是,耶律大石出身时机不太好,就在他成为翰林的第二年,即1116年,本是辽朝的藩属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起的金国大军就占领了辽朝的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

  辽朝的末路

  并且随着局势的发展,辽朝的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也于四年后被攻陷,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告急。

  同时,南面的北宋王朝也起了趁火打劫、收复燕云的念头,辽朝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耶律大石临危受命,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卢龙节度使),负责守卫南京道(即幽州、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周边地区)。

  1122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逃往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耶律大石等人留守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

image.png

  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耶律大石拥立天祚帝堂叔耶律淳即位,称为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耶律淳任命大石为军事统帅,负责防守事宜。

  北宋君臣认为此时正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出兵二十万攻打辽南京。耶律大石率军迎战,大败宋军于白沟河。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摄政,宋兵复来攻,奇袭南京城,但在巷战中,耶律大石率领辽军再次取胜,使得兵心复振。

  12月,金兵攻入居庸关,辽南京陷落。耶律大石领兵逃出重围,归见天祚帝,天祚帝得到耶律大石的部队后,既不能原谅耶律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又不能接受耶律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他企图率领这点兵马去收复失地。

  契丹皇族最后的荣耀——耶律大石西征

  1124年夏,耶律大石看到辽朝大势已去,于是率200铁骑,向西北方向行进。这一西行,耶律大石带领着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国祚又绵延了近百年。

  耶律大石率领的部队到达了归属于辽朝镇州、蒙古高原中部的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北),在这里,耶律大石竖起了兴复辽朝的大旗,他召集边地7个州城及18部众开会,凭借其极富煽动力的讲话和个人的魅力,他得到各部的支持,获得精兵万余人,重新组织起一支军事力量。

image.png

  耶律大石认为,复兴辽朝需要一面旗帜,作为契丹皇族的他便毫不犹豫地自立为王,并设置了简单的官职,一个王朝复辟的小政权便初具规模了。

  天祚帝覆亡的消息传到可敦城后,耶律大石并没有轻易出击,继续坚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出现再做打算。

  由于当时的金国也正是事业上升期,尤其是在1127年,金兵南下灭掉了北宋,耶律大石很清楚凭借自己这点力量还不足以东征复国。

  1130年,耶律大石做出最重要的决策:继续挥师西进。因为,耶律大石决定去征服西方的土地和人口,壮大自己,实现“养兵待时而动”的战略,最终达到复国的目的。

  当年2月,耶律大石尽起可敦城精兵,踏上了西去的征程。西行路上并不好过,沙漠加恶劣天气无时无刻侵扰着这群西征将士。

  但是,逆境又是最好的练军地,从满天风沙冲出来的这支契丹军似乎成为了一支铁军。

image.png

  耶律大石西征的第一个立脚点是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在这里有众多的突厥人部落,耶律大石征服了这些突厥人后,修建城池,将叶密立建设成了可敦城之后的第二个根据地。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称霸中亚

  1132年,耶律大石在手下诸将的恳请下称帝,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依然以“辽”为国号。中国历史称耶律大石的辽国为“西辽”。

  1134年,东喀喇汗国阿赫马德汗死,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西辽出兵协助平乱。

  耶律大石认为这是个乘机立足于此的好机会,他遂出兵平息了这些起义,顺便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

  随后,耶律大石进驻八拉沙兖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克马克),并在此建都,改名为虎思翰尔朵(契丹语:强有力的宫帐),改年号为康国元年。

  同年,耶律大石发兵东征,企图杀回东方,推翻金朝,恢复辽朝。但是,西辽军队在途中因“牛马多死”而折回,耶律大石反金复辽的最后希望也破灭。

image.png

  在复国情结无法解开的情况下,耶律大石又开始全力西征。1137年,西辽军队和喀喇王朝交战,获胜,同年打又攻打高昌,回鹘王不再称汗,改称“亦都护”,至此西州回鹘王国成为西辽的属国。

  1141年,西辽又与西喀喇汗王朝和塞尔柱汗国联军决战于撒马尔罕(中亚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西辽再胜,西喀喇王朝成为西辽属国。之后西辽又向西北进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阿提西兹投降,做了西辽属国。

  这一连串的胜利,使耶律大石实现了称霸中亚的愿望:北到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巴哈台山;西达咸海;东到新疆高昌,这一大块广阔的地盘都成为西辽的属地。

  西辽被视为中国王朝的缘由

  我们看地图,西辽王朝的都城及大多数领土已经不在现在的中国境内了,西辽王朝的主要人口也不是现在中国境内的民族,可是,为什么中外历史还将西辽王朝看作是中国的王朝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之所以将西辽作为中国的王朝,并作为是辽朝的延续,除了它是契丹人建立的外,还因为它的政权形式是中国式的,接受的也是中国式的政治思想观念。

image.png

  辽朝时为了适应契丹和汉族人杂居相处的国情,专门设置了南北枢密院,分管契丹人和汉人的事宜。西辽政权依旧保留了辽朝的政治体制,包括这种南北官制。西辽政权也设置了南北两面,北面主管游牧民族,南面则主要管辖农耕民族。

  并且,西辽也保留着汉族的政治形态,保留着中原皇帝的年号、谥号、庙号等政治标志物,且整个西辽王朝宫廷与官府,都通用契丹文和汉字,其钱币上都印有汉文年号。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按照中原的传统被上谥号为辽德宗。

  西辽保持了86年的政权,直到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霸主——蒙古帝国的出现,1218年,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哲别攻灭西辽。

  由于西辽王朝在中亚地区统治时,保持着地区稳定,因而取得了伊斯兰诸国的尊奉,即使在西辽亡国之后,西辽的名号仍在中亚居民的口口中相流传着。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西辽将中国政治和文化传播进了中亚,是中国在古代历史发挥影响力的一个亮点,正因如此,西辽一直被中国正史视作是中国的王朝。

  本文参考自:《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