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霸主地位是怎么失去的 从他迁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魏国霸主地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后,各诸侯拥立原来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周平王把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东迁之后,作为诸侯共主的周王室已经衰弱,想继续用”礼“维持政治上的稳定,已如痴人说梦,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逐渐强大,各自为政,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就此拉开序幕。

  东周的前半段时期被称之为春秋,东周的后半段被称之为战国。

image.png

  春秋战国其实没有准确的分界线,不过历来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点,这里暂不赘述。

  三家分晋之后的韩、赵、魏和原来的燕、齐、楚、秦四个诸侯并称为”战国七雄“,就当时的地理位置而言,三晋是中原的中心,得三晋才能得天下,后来纵横家们的合纵连横,也是争相拉三晋进入各自的阵营。

  但,战国初期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并不是后来统一华夏的秦国,而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但魏国的强大只维持了两代半,魏文侯,魏武侯是那两代,而那个半代是魏惠王。

image.png

  那么,魏国为何会一步步失去霸主地位?从魏惠王迁都开始,已注定要没落。

  魏惠王为何要迁都大梁?不是因为被秦国打怕了,他是打算称霸中原,这件事我们还得从魏惠王说起。

  魏惠王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魏惠王,名叫魏罃(yīng),《战国策》里记作魏婴,在位52年,他即位时期是魏国最为鼎盛的时期,经过魏文侯的改革和魏武侯的南征北战,魏国强大一时,可以说魏婴摊上了一个出色的爷和一个优秀的爹。

  魏婴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极为辉煌的,他重用庞涓为大将,军备实力大增,并且在徐州和齐威王相互承认对方的王号,魏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image.png

  但魏婴的后半生,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败家子,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丧地于秦,几乎把周围的各个诸侯全得罪了,结果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弄得灰头土脸。

  关于魏国的衰落和两次大战脱不了干系,分别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战让魏国的魏武卒几乎损失了大半,从此一蹶不振,但除却这两次战争,还有一次战略重心的转移对魏国衰落有着手足轻重的关系,它就是魏国的迁都。

  魏国迁都的具体时间。

  魏国原来的首都在安邑,此地距离秦国比较近,在魏惠王时期,魏国首都正式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魏惠王又被称为梁惠王(《北征记》记载:魏惠王徙都于宋州宋城县,号梁王),但关于魏惠王具体是什么时间迁的都,却有所争议。

  《史记》以及后来的《资治通鉴》里认为是魏惠王31年迁的都,也就是说是在公元前339年前后,此时魏国是已经衰落了,因为致使魏国衰落的两次大战已经落下了帷幕,而此时的迁都,是因为秦国崛起了,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还占领了魏国的安邑,魏国迁都是迫得不已而为之。

image.png

  但还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魏国是在最为强盛的时期也就是在魏惠王9年(公元前361年)进行的迁都,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所著的《战国史》中就明确地支持了这一点,而让杨宽先生得到这一论断的主要来源是《竹书编年》。

  这就要说下《竹书编年》为何要比《史记》可信了,这是因为这本书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也就是说《竹书纪年》属于战国时期的产物,远远要比西汉的《史记》和北宋的《资治通鉴》更能真实反应当时的历史。

  魏国正值鼎盛迁都的依据。

  当然,除了《竹书纪年》的记载之外,还有其他论据来证明魏惠王是在魏国最为鼎盛时期进行的迁都,首先是魏惠王又被称为梁惠王,假如魏国是在魏惠王31年才进行的迁都,那么魏惠王被史书称为梁惠王的概率就比较小了,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哪会那么容易改变。

  我们接着来孙膑把魏国打残的两次大战,而这两次战争孙膑的打法都是”围魏“,而他围的地方是魏国的必救之地(史书称:是攻其必救),此地不是安邑而是大梁,孙膑如何断定大梁是魏军的必救之地呢,这是因为此时魏国已经迁都了,不然假如魏国没有迁都,此地即使再繁华,孙膑也不敢拍胸脯说大梁是魏军的必救之地。

image.png

  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向安邑,桂陵之战是魏国和齐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而西方正在崛起的秦国瞅此机会,立即挥师东进,一举占领了魏国的安邑,假如此时安邑还是魏国国都的话,魏国不可能气定神闲地两年之后在进行战略反攻吧。

  魏国夺回了安邑之后,在逢泽之地主持召开了诸侯国的集会,这次会议共有12个诸侯国参加,秦国也在其中,秦国对这次会议的态度是暂时不是魏国对手,遵其为霸主麻痹魏国是上策,从这里看,假如安邑还是魏国首都的话,秦国都占领过别人首都两年,还自认不是对手,这不符合常理把,再加上魏国此时极强的号召力,完全不似被别人占了国都的模样,所以魏国的迁都应该就在魏国最为强盛的时期进行的。

  飞鱼说:

  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魏国是在魏惠王继位初期,也就是在魏国最为强盛时期进行的迁都,所以魏国迁都其实并不是被秦国打怕了,从安邑到大梁,魏国的战略重心随之南移,魏惠王的终极目的是意图称霸中原。

  但不得不说魏惠王的迁都大梁是一步臭棋,魏国一步步失去霸主地位,也是从魏惠王迁都开始的,在定都大梁之时,强大的魏国已注定了要没落,这是因为魏国大梁处于四战之地的中心位置,并且四周无天险可以依托。

image.png

  既然无天险那就只能苦心经营城池,你还别说,魏惠王把大梁城建造的那是相当的坚固,到了战国末期,魏国人就凭借大梁城的坚固挡住了秦军灭魏的铁蹄许久,但最终被王贲水淹大梁城,从而灭亡了魏国,当然这是后话。

  在和平年代,大梁城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发展经济和稳定政治,但在战争年代,这种地理位置就比较危险,处在四战之地并不可怕,但要注重发展周围可靠的盟友,但魏惠王仗着自己强大的国力,却奉行四处开战的政策,于是在战国前期称雄称霸的魏国,魏惠王彻底把自己打弱了,直至最后被秦国彻底灭亡也没能再次崛起。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竹书纪年》、《战国史》、《资治通鉴》、《北征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都是谁?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文化史上,有一个名词“三曹”被频繁提及,它代表了当时魏国文坛上的三位杰出人物。那么,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究竟是谁呢?  一、三曹的定义与..

    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都是谁?
  • 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坛巨匠三曹

      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三位才华横溢、影响深远的文学家,他们被后人尊称为“三曹”。这三位文学家分别是曹操、曹丕和曹植,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

    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坛巨匠三曹
  • 历史上魏国是怎么崛起的?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历史上魏国是怎么崛起的?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 什么是李悝变法?对魏国的影响怎么样

      还不知道李悝变法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资治通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

    什么是李悝变法?对魏国的影响怎么样
  • 除了魏国的郭嘉外,还有哪些有才谋士不幸早逝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幸而在《三国演义》中,大多有才能的千里马都遇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伯乐在,而千里马陨”可以说是一生一..

    除了魏国的郭嘉外,还有哪些有才谋士不幸早逝呢?
  • 诸葛亮非要打魏国的原因是什么?他是什么用意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攻打魏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

    诸葛亮非要打魏国的原因是什么?他是什么用意
  • 魏延有勇有谋,他设计杀过哪些魏国的将领?

      魏延处境很“尴尬”,一共斩杀了两位魏将,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三国时期,在蜀国军队中,一直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早在..

    魏延有勇有谋,他设计杀过哪些魏国的将领?
  • 马陵之战为什么会成为魏国的转折点 其实这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对魏国马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战国早期碾压其他六国的魏国,为何在马陵之战后实力迅速下滑呢?战国时期的魏国是..

    马陵之战为什么会成为魏国的转折点 其实这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 魏国的人才那么多 他们为何都留不住人才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国人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魏国,曾是战国时代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强大的时间非常长,在整个战国有250多年的时间里,有..

    魏国的人才那么多 他们为何都留不住人才
  • 魏国的霸主地位是怎么失去的 从他迁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对魏国霸主地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

    魏国的霸主地位是怎么失去的 从他迁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