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谋士地位如何 他们真的有那么高大上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古代谋士地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背景下的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群体显得锋芒毕露、光彩照人。他们总能在众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濒临绝境时,总能灵光一闪、运用高超的智商和情商找出解决办法,他们当中极个别的人甚至能预测未来、呼风唤雨。没错,这一群体就是谋士。

  一提起谋士,我们脑海中立马就会涌现出一系列鼎鼎大名的人物,例如姜尚、管仲、范蠡、张仪、苏秦、张良、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等等,在文艺作品的渲染下,他们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是历史的操控者,拥有改变时局、左右发展的能力。然而,抛开文艺作品,历史上真实的谋士,其地位究竟如何?真的那样高大上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image.png

  上图_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

  谋士,顾名思义,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为掌权者提供计谋,出谋划策的一类人,在古代还有门客、军师、幕僚等称呼。谋士这个词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了名号,比如某某顾问。西周时分封制、宗法制的等级结构是这样规定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作为最低一级的贵族,在战乱分裂的年代会选择出卖自己的谋略,靠脑子和嘴皮子吃饭,可以冠作谋士称呼的起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普遍兴起了养士之风,比如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孟尝君、齐国的孟尝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其手下豢养的门客都在千人以上),谋士这一群体的数量开始变得庞大起来,而且历朝历代从未断绝,清朝地方官员旁边的师爷可算作古代最后一批谋士了。

image.png

  上图_ 战国的门客

  谋士群体如此庞大,然而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谋士实在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谋士有级别。在古代,为了集思广益,上至君王、军队统帅,下至地方官员都拥有自己的谋士。一般的地方官员自己本身就很难对国家大政、历史潮流产生影响,更别提手下的谋士了,他们往往没有特别出众的才能,即使是有也很难有施展的空间,他们更多的是以幕僚的身份在地方官员身边建言,一般都没有官职,甚至为混口饭吃挣扎在社会的边缘。

  因此,只有顶级的谋士,在辅佐君王以及大规模军队的统帅时,将自己的谋略建议充分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在生前获得地位,死后青史留名。

image.png

  上图_ 三国最为人熟知的谋士 诸葛亮

  第二,谋士离不开伯乐。由于顶级谋士的计谋跟建议的的确确会对战争胜败乃至天下格局产生影响,因此这些顶级谋士往往被拔高的神乎其神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却耐人寻味——谋士这么聪明,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何不自己当决策者,甚至当皇帝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谋士一方面很难拥有决策者的资源,另一方面不愿或者不敢承担决策者失败后的风险。在乱世中,真正要争夺天下的人必须拥有争夺天下的资源(地盘、队伍、钱财、威望、资历等等),而谋士作为读书人,其早年一直都在埋头苦读(否则也具备不了可以左右天下的才华),即使其聪明绝顶、料事如神也很难有时间、有机会去拉拢和掌握这些资源,故而只能找一个现成的主公去发挥才干;

image.png

  上图_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另外,只要是争夺天下的决策者就必须要承担乱臣贼子的骂名以及失败以后身死国灭的下场,精明的谋士们要么清高不愿承担骂名,要么就是在进行风险投资,等主公身死国灭之后有保全自己的余地。这就和创业或者打工一样,自己创业当老板,收益和风险一样高,打工则相对好很多。

  举例来说,《史记》就曾经记载,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抗秦朝时,其后来的丞相萧何担心起义失败后会株连家人就主动放弃做领袖,转而拥戴了“光脚不怕穿鞋”的刘邦。

  然而,正是由于谋士自己不做主公,他们也就失去了主动改变自己的机会,才华的施展、地位的高低等等完全取决于辅佐的主公如果他们投靠的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又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的伯乐,那谋士们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功成名就;如果效忠的人是个阴险狡诈、嫉贤妒能或者刚愎自用、不听劝谏的的人,那么谋士们的结局往往是极其悲惨的。例如,项羽的谋士范增,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等等。

image.png

  上图_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第三,谋士的权力有限。正是由于谋士的地位成败完全取决于主公的赏识,因而历史上绝大多数的谋士所拥有的权力都很小,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虽然平时的地位看起来较高,比较受人尊重。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就毫无用处,即使采纳了实施者也不是他自己,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动动嘴皮子的权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谋士也有分工,偏重于军事谋划方面的一般担任军师,在武将身边出谋划策,权力小的可怜;偏重于行政后勤方面的谋士,坐镇大后方,权力相对较高。

  例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刘邦虽然对他极其尊重,言听计从,但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独当一面、领兵打仗的机会。与长期执掌军队、百战百胜的韩信和坐镇大后方,代替刘邦长期管理巴蜀、汉中、关中等汉军大后方的萧何相比,张良根本就对刘邦没有任何威胁,这也是他从来都没有被猜忌、被打压的根本原因,但后世更多地是认为张良神机妙算、用智慧保全了自己。

  元末明初的著名谋士刘伯温也是长期遭受朱元璋的猜忌打压,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权力的核心层面,结局更是死的不明不白,跟民间传说中“前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奇军师形象明显不一致。

image.png

  上图_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

  从历史上真实的谋士境遇来看,真正像文艺作品中那样高大上的谋士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几乎全部都集中在改朝换代的大变动时代,因为谋士终究也是人,他们只是顺应历史大潮流的其中的一员,过分的神话和拔高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参考资料:

  【1】《史记》.司马迁.西汉

  【2】《三国志》.陈寿.西晋

  【3】《明史》.张廷玉.清

  【4】《中国历代谋士》.羊春秋.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在热播电视剧《三国机密》中,郭祭酒这一角色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洞察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位郭祭酒究竟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郭嘉呢?真实的郭..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和谋士,而甘罗,这位年仅12岁便被封为丞相的少年,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惊叹,更成为了..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名将。其中,有三位以白马银枪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更是后世传颂的英雄楷模。然而,在这三..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杰出的帝王,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著称,或以仁爱治国闻名。然而,也有那么一些皇帝,他们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刘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奇的经历,成为了三国时期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逐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权倾一时的人物,其中不乏一些被后世唾弃的奸臣。然而,在奸诈与权谋的背后,这些人物往往也具备令人瞩目的才华。本文将盘点几位..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传奇女性,而西汉时期的王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一个普通的农妇,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甚至生下了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那么..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包拯以其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然而,关于包拯是否有后代的..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在拳击这项充满力量与技巧的运动中,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拳王。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非凡的成就,在拳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当谈及“历史上最强..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形象往往与权力、荣耀和残酷紧密相连。关于“人类历史上最无情的帝王”这一称号,历史上存在多位备受争议的统治者,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