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著名空印案,郑士利说真话求情下场如何?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空印案发生在明朝洪武九年,当时的官员为了便利,将空白文书盖上官印以备使用,触怒了毫不知情的太祖朱元璋,各地的掌印官员数百人被株连下狱,因为皇帝震怒,满朝大臣无人敢分辨一二,只有御史郑士利冒死上书,陈述了空印案的缘由始末,为获罪的官员们申辩。

  明朝时期,每一年的年末,各地官员都要派人到京师户部报告当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所有收支数目必须与户部的数目一致才算合格,有数额不符必须发回重作,如果这时再回原籍造册盖印,以当时的交通条件,离京师较远、路途不好的省份,一来一回可能一年都过去了,所以各地官员们为了方便起见,都是将官印盖在空白文册上,到了京师再按照户部的数额填写。

image.png

  实际上,如果在原籍造账本送往户部,钱粮数额肯定是不会相符的,因为每年从各地送往京师的赋税钱粮,中途肯定会有不少损耗,以当时的运输条件,甚至损耗一半以上也是常有之事,具体损耗多少,官员们只有到了户部才能知道,所以才会提前盖好官印,不过这盖印的空白文册并不是一纸一印,而是盖的骑缝印,订在一起才算有效,一般不会出现被奸吏挪作他用,危害百姓的情况。

  但朱元璋对此并不知情,认为这是官员们相互勾结的欺君罔上,为了一己便利,置朝廷法令、百姓生计于不顾,盛怒之下将各地主管官印的官员全部处死,下属官员杖责一百,发配充军,当时朝廷上下官员都知道空印案其中的缘由,但没人敢在朱元璋暴怒之时,上书申辩,触皇帝的霉头。

  此时,性格刚直、素有才学的御史郑士利叹道:“皇上不知详情,如果有人能禀明原委,以皇上的圣明当明白空印一案并不是什么大罪。”于是写了一封很长的奏章,奏章写成,闭门在家哭了好几天,他侄子问他原因,郑士利说:“这则奏章呈上去以后肯定会触怒皇上,我自知必死,但如果牺牲我一人能救下数百条人命,那我还有什么怨恨的呢?”于是呈上了奏章。

  郑士利的奏章详细陈述了空印的原委始末,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申辩,第一,钱粮文书盖的是骑缝印,不是一纸一印,不会用来为非作歹;第二,钱粮的具体数目,只有最后到户部才能知道,如果等文书制成再盖印,势必要往返于各省和京师,耽误时间;第三,朝廷之前并没有命令禁止空印之法;第四,官员们都是经过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杀掉很可惜。

  朱元璋看了郑士利的奏章果然大怒,命人将郑士利逮捕审讯,拷问其受和人主使,郑士利坦然回到说:“御史职责就是为国家上言论事,我自料必死无疑,谁会为我出谋划策?”最终郑士利并没有被处死,被判罚江浦服劳役,空印案涉案的数百官员虽然没能被免罪,但朱元璋也在之后也采用了“议用半印,出纳关防”之策,逐渐推行半印勘合的文书形式,也算是变相认同了空印之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