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六国为什么不去秦国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治天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和孔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秦国之所以兼并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从秦穆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没有一个昏君,其他六国则不同,他们发展中混球君主辈出,保守主义严重,把许多人才都撵走了。不信,看看秦二世胡亥,一代混球皇帝就把帝国祸害了。并且秦国在历史发展中开始是比较仁义的,特别是对外来人才上。反观东方诸国,一位圣人级的大人才却被撵来撵去,或被迫离开,可见东方六国缺少英明的君主,特别英明君主的延续性。

  如果孔子遇上英明君主,也能帮助君主强大,并且统一诸国也未不可能,孔子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是像商鞅、吴起、张仪这些人才难望其项背的。我们不能以其人生成功而判别他的道德、才能与智慧的。

image.png

  孔学以守旧,保守为上学,推行所谓的仁政!可国家之间犹如丛林,弱肉强食,你柔弱,必定有持强者欺凛你。秦汉之所以强,就是没有贯彻执行孔学(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只是初期,没有后世各朝墨守成规的遵守)汉武帝,利用强兵御敌,追敌千里的手腕纲领,解决的北方几百年隐患。大唐同样尚武威风,用实实在在的武力实力解决威服了八方诸国,解决的都是孔学仁政解决不了的。

  儒教可以有效的长期加强中央集权。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无用。可是等到天下一统以后,儒教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长期贯彻儒教,是因为儒教讲中庸,无过之而无不及,从长久计,是平稳的,属于战略层面。法家偶有过激之处,处事属于战术层面,战术服从战略。

image.png

  与孔子无关,孔子行的是教化之事,各国在行兵家之争,秦王要一统天下,诸国要统治臣民,秦王要争,孔子布仁,道不同而己,秦二世而终,孔子立教千年,况且兴亡之事,在于人而非学问之过。

  秦国是靠法家、纵横家变得强大起来的,当时儒家在百家里面,基本上没啥地位,孔子在自己的鲁国推行儒家治国的那一套,根本就不符合当时的实情。后来他辗转几个中小国家,可谓是落魄不堪,儒家在当时根本没有市场。儒家真正被统治者重视,都已经是战国之后的事了。孔子若那么受各国待见为什么会困于陈蔡呢?孔子的时代是历史大变革时代,在周礼的柜架下相互指责,进而相互讨伐,再进而相互兼并。这一时期的战争都是道义的战争。各国都寻求政治上革新,军事上强大,道义上居高,从而开疆拓土,立之于不败之地。

image.png

  孔子讲的是靠自身的道德修养自我约束,商鞅讲的是依靠法理治国。到底哪个更适合中国呢?哪个可以富国强兵呢?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哪个更具有优越性。其实我们所有的王朝都没有真正按儒家思想去治理国家。儒家讲仁智礼义信、忠孝廉耻勇。其中的智、义、忠、勇是可以在战争中用的,如果用好了也是无可阻挡的。小日本应该是学到了一点精华,所以打得满清落花流水。看看日本的武士道忠、勇精神,应该会有一点体会吧。

image.png

  孔子的礼制与商鞅的法制,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孔子礼制思想,是一种柔性治国策略!商鞅变法的法学治国策略,是硬性的!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来统治国家!另一个是通过法律强制,来统治国家!我认为,后者更容易造成,统治者与社会的茅盾!历史上有周公旦,定周礼,周朝八百年!后来礼崩乐坏!周朝就结束了!历史上每个朝代,只要不遵从法与礼!一味强制施政!结果都一样!

image.png

  孔子生活在春秋,那时还没有大一统的思想和条件,他于是成了内科医生,治疗国家通过调理。法家是外科医生,擅长于动手术,所以大显身手于战国后期,秦灭原因是手术后身子太虚。汉朝先是用黄老,再独尊儒术,都是在调理身子。后世皇家提倡儒家的仁义道德,但并不真用,用法家但又绕不开皇帝家天下,所以落的个朝代更迭翻烧饼,停步不前。后世人骂儒家骂法家,医生只是因病施治,病人不选对的医生,选对也不尊医嘱,怪医生没水平?

image.png

  孔论大多为周公之言,只适合上古邦域原始部落聚合,不适国家形成后有国家机器的集团。 所以至春秋始大争之世周孔之论已阻碍文明进步了。彼时各个文化地域都形成了较为广域的城市都邑,靠德并吞已无可能,必须要靠有组织有纪律按刑罚的强制力才能扩土增人。如此,周孔之教力所不逮了。后世,治时可把孔学拿来一用,而作用已变为辅助君王安抚已较安定的四方。而乱世,谁还管你周公仲尼!力量说话。 周孔之教乃中华文化核心,只是被后世统治者选择性利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