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悲歌:刘辩在东汉末年政治漩涡中的生死浮沉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朝纲混乱。汉灵帝驾崩后,嫡长子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命运,却在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中,被推向了..
傲慢是自古有学问的人的通病,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有学问嘛。但是这种傲慢延伸到对他人的人身攻击就不好了,可能会导致和朋友、上司的关系决裂,严重的会造成自己丢掉工作,当然要是在古代可能还会丢掉脑袋的哟。比如趣历史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
说到祢衡,对三国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祢衡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很早就死了,大概是在26岁的时候。当然他的死的原因也是由于他的那张嘴。
因为祢衡自命清高,朋友很少,一生只和孔融、杨修的交往还算不错,但是也是因为他的自命不凡,导致他得不到重用。祢衡首先得罪的当权者就是曹操。这个事情我们要从祢衡的击鼓骂曹说起。
其实当时曹操对祢衡也是了解的,他也知道祢衡的才气和名声,但曹操也了解祢衡这个人很傲慢。在孔融的极力推荐下,曹操才召见了祢衡,并且他知道祢衡擅长击鼓,于是就任命祢衡为鼓吏。鼓吏就是大宴宾客时,击鼓的小吏。当然这里曹操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毕竟祢衡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曹操只让他做了一个小吏,也是很屈才的。
于是祢衡穿着一件破衣服,带着一个破帽子来击鼓。曹操见了说,为何不穿击鼓专门的服装,而穿着这件破衣服来击鼓,你这是对我曹操的一种不满。于是祢衡就脱掉衣服,裸身击鼓,这反而把曹操给羞辱了。曹操觉得祢衡这个人,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就派人把他送到了江东刘表那里。
起初刘表对祢衡的态度还是比较敬佩的,因为毕竟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在当时,也是尽人皆知了。刘表对祢衡草拟的奏章等文书都很欣赏,于是非常的器重他。但是后来,祢衡曾多次的当众侮辱和轻慢刘表,让让刘表觉得,受到了很大的羞辱。于是,刘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祢衡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之后,也是负责文书方面的事情,因此他对其他的文人,更是傲慢。认为他比任何的文人都强,说白了就是你们都不行,世界上只有我祢衡是学识最高的。一次,黄祖在大宴宾客的时候,遭到了祢衡当众大骂了黄祖。黄祖当时气愤至极,因为毕竟是当众受到这样的辱骂,于是就下令把祢衡杀掉了。
可叹这样一位有着绝世才能的名仕,死时只有26岁。但他的死也是自找的。在古代,作为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竟然对当权者敢随意辱骂和羞辱,这必然会带来杀身之祸。
反观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文人,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是看不惯的,于是发表了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做法,这种人我们叫他愤青。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愤青不好,其实笔者也是一个愤青。祢衡作为一个古代的愤青,他太自命不凡,目中无人,清高到敢于随意辱骂当权者。这样的不顾他人感受的随意胡说,必定会遭到大家的讨厌,那么他的下场是可以预见的,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作不会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朝纲混乱。汉灵帝驾崩后,嫡长子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命运,却在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中,被推向了..
徐璆,字孟玉,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官员与文学家,其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展现了他不畏权贵、忠诚正直的高尚品质。以下是对徐璆一生事迹的详细梳理和评价..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是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三十一年(189年220年)。作为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
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英雄辈出,豪杰并起。而在这些风云人物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相面大师。他凭借独特的技艺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众多豪杰指点迷津,却..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董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他通过挟持皇帝来掌握朝政大权,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那么,董卓所挟持的天子究竟是谁呢?本文将..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到三国鼎立的乱世,汉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这一历史过程充满了政治斗争、社会矛盾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崩溃和..
袁绍在三国中的表现就是明明有着一手的好牌,却频繁出错,一直被人诟病,让人觉得这是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家伙。在对抗曹操的官渡之战更是输的一败涂地,导致悲催..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说曹操年轻时虽然聪明机灵,也有谋略,但是他却负气..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末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小编认为东汉末年是一个很有趣的时间点,当时各地军阀相互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