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眼中的诸葛恪:才疏志大,终酿祸端
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诸葛家族人才辈出,诸葛亮与诸葛恪这对叔侄,虽各为其主,但彼此关联紧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诚闻名于世;而诸葛恪..
对诸葛亮三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会记得罗贯中《三国演义》中那个“决胜千里之外”的卧龙,那么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为孙权门下,从弟诸葛诞在曹魏做将军,诸葛三兄弟分投三国,各为其主,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要说了,人各有志。此话不错,人的志向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从史册上来看,诸葛三兄弟全都出仕为官,诸葛亮主内政,诸葛瑾、诸葛诞主谋将和前锋。即使三人同为一主,也有自己发挥的余地;他们兄弟三人却为何各自挑选了不同的主公呢?
公元192年,诸葛亮12岁时,诸葛瑾19岁,这一年他们的父亲诸葛硅去世;两年后,叔父诸葛玄收养了诸葛亮及其弟妹,兄长诸葛谨则是带着继母去江东讨生活去了。从诸葛瑾自述的片言只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江东的生活比较清苦,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执政的时候,孙权的姊婿在曲阿这个地方,向诸葛瑾请教问题以后,觉得他才能出众,于是把他举荐给孙权,与鲁肃等人一起为孙权效力。从此青云直上,深受孙权信任,吕蒙病逝后,诸葛瑾代吕蒙做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谨官拜大将军、宣城侯。
当然,作为一块原本就应该会发光的金子,不在老家呆着也不投靠亲戚,难道不是证明他自己原本就想进入到东吴麾下吗?后来显露才能吸引孙权,孙权对诸葛瑾有知遇之恩,后来又一直器重他,诸葛瑾面对弟弟诸葛亮的劝说仍然坚持不改换门庭也就很正常了。
诸葛瑾虽然建安五年才算安定下来,但诸葛亮在叔父死后,宁愿去投奔荆州刘表,也没有去投奔自己的大哥,莫非不是同母所生,感情失和?历史上对此没有记载,毕竟只有正妻才能上族谱,儿子什么的后世考证者几乎都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再来看诸葛诞,他是诸葛玄的儿子,最开始被任命为荥阳令,魏明帝时几番起降,曹芳继位后才起复出任扬州刺史,做了昭武将军;打了几场胜仗后,做了有封地三千五百户的高平侯,转任征东大将军;到司马昭执掌政权时,司马氏兄弟擅权,诸葛诞不满于此,于是发动叛变据守寿春,最后兵败身死。
诸葛诞居然没有跟着他曾经做过豫章太守的亲爹一起为吴国效力,反而投靠了魏国,会不会是父亲诸葛玄的意见?诸葛瑾19岁时死了爹,21岁时才“赴江东”,中间这两年难道是在和叔父探讨学问?或许在此期间叔侄二人也对天下大势做了分析,这才决定让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如果是这样的话,诸葛家恐怕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想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那究竟是兄弟失和还是诸葛家的预谋呢?
这一点从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可以看出来,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即便有嫌隙,也不至于使诸葛亮携弟妹宁投刘表不奔长兄。更何况诸葛亮到底是感动于刘备礼贤下士,不得已而出仕,还是原本就选中了刘备,刻意造势吸引刘备前来“三顾茅庐”,这两个观点一直颇有争议。
“不求闻达于诸侯”显然是自谦之词,诸葛亮并没有这句话所表现的那样高风亮节。如果真是不求闻达而隐居,交好的友人即便不全是同为隐居的高士,也不该几乎全是入世为官并且颇具盛名的臣子。诸葛亮并非单纯的隐居,他的志向也无法被当时的普通民众所理解。整日里“好为梁父吟”,在隐居的村落中显得鹤立鸡群,格格不入;这都不说,自比为管仲、乐毅,还和崔州平和徐庶这些人结交,在他们面前彰显自己的才干,怕不是想借自古以来的隐士名声,达到不显而显的目的吧。露才而寻求主公,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的手段都十分相似,不过诸葛亮显然更加沉得住气一些,不过也有人说是巧合,认为前两次刘备来访的时候,童子所说诸葛亮不在家并非托词。
不过诸葛亮出山后,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虽然为刘备出谋划策期间,曾经因为兄长诸葛瑾的关系受到过质疑,但最终到了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的威信还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就这样,诸葛三兄弟各自在效力的政治集团中,达到了自己的权力巅峰,诸葛家族也足以告慰先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诸葛家族人才辈出,诸葛亮与诸葛恪这对叔侄,虽各为其主,但彼此关联紧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诚闻名于世;而诸葛恪..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斩马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战略的受挫,也引发了后世对于诸葛亮用人、决策以及军纪执行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那么,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智..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谋略,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然而,他多次北伐曹魏却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发问..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然而,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的征途中,并非一帆..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更是被后世视为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令人意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