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登基背后的三大功臣:司马懿、贾诩、吴质谁的影响最深?
曹丕能够从曹操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辅佐:司马懿的深谋远虑、贾诩的决胜千里、吴质的奇谋百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曹丕..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不称帝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三国中的各个谋士,我们印象中最深的还是数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了,但是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能拼得过一直隐忍的司马懿,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犹如困龙升天,扶摇直上,最终也是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夺取了曹爽的军政大权,此后一国军政尽握于他手中。
但为何司马懿夺权后,没有称帝?
1、曹魏当时国家的国情不许
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君主,可以说司马懿是从曹操开始打拼到后面曹魏强盛的见证和参与者,是自己用了五十年时间努力打拼的基业(虽然一开始是给别人打工),根长在了曹魏身上。
在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时,曹氏宗亲的势力犹在,司马懿也是用计谋才夺取了曹爽的军政大权,虽然后期曹氏宗亲被打压,但是根据还是有的,为了避免国家内乱,所以司马懿也做出了妥协。
2、社会文化因素
三国时期是一个文化程度较为重视的时代,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算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不愿意去谋朝篡位,带上反汉的罪名。更何况是一直学习礼义廉耻、善长隐忍的司马懿。
所以司马懿一直恪守着忠君报国的思想,一世都为曹魏大臣,不愿自己带上谋朝篡位的帽子,流给后世评说。
3、身体原因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是公元249年,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是71岁高龄了,这个年纪在古代可以说是高寿了,所以司马懿就算称帝,也熬不了几年,更会带来曹氏宗亲的反抗。
4、外部因素
这个时期的三国,其实还没有一统,我们熟读三国,也肯定知道三国的蜀魏吴,一直是一会强一会弱,完全靠的是谋士,如果蜀吴两国在出现一个诸葛亮或者陆逊,只要魏一动乱,那谁胜谁败还不一定,也不符合司马懿“苟”的性格。
那为何要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称帝?儿子辈呢?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世袭爵位,并留下了遗嘱:“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想我司马懿一生在魏国为官多年,最终位极人臣,地位够高了。然而大家都怀疑我有异心,这让我感到十分害怕。在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好好处理国政,辅助皇帝统一天下,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呀!
所以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一直没有称帝,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高平陵之变到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历经三代四人,大肆诛杀异己,独霸朝政,废立皇帝两次,司马氏才最后完全清除了朝廷内外仍然忠于曹魏的文武势力,用忠于司道马氏的人掌握权力。
最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通过禅让谋取皇位,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篡位自立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持续不断的政治运作才能最后取得成功,并不是谁都能轻而易举的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丕能够从曹操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辅佐:司马懿的深谋远虑、贾诩的决胜千里、吴质的奇谋百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曹丕..
曹丕能够从曹操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辅佐:贾诩的深谋远虑、吴质的奇谋百出、司马懿的隐忍辅佐。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曹丕..
在三国时代的烽火硝烟中,司马懿与胡昭的相识如同一道清流,既有乱世中的生死相依,又有师徒间的智慧传承。这段跨越半生的交情,始于崤山的一次求学,深于一次惊心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然而,这两位智者的生命轨迹却有所不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无疑是两位最具代表性的战略家与政治家。然而,尽管两人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曹魏政权乃至西晋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英雄辈出、智谋横行的时代。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作为蜀汉与曹魏两国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谋对决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战场上多次交锋,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