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黄昏:揭秘东汉末年的衰败与三国的诞生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到三国鼎立的乱世,汉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这一历史过程充满了政治斗争、社会矛盾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崩溃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的各位君主分别有什么特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
曹操作为三国之中称霸了北方的人物,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更是有不少平民出身的武将,在他的麾下深受重用。这里面和曹操本人的用人策略少不了关系。换成现在的看法,曹操对人才的政策,更加偏向于现在的招聘制。只要能有过人之处,那么曹操无论是降将还是平民出身,都不会太过于刁难,而是在考量之后,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比如说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中,于禁、乐进、张辽等颇为有名的人物,都是从行伍之中被曹操提拔出来的,张辽更是吕布手下的降将,最后还能坐到合肥太守的位置之上。可见在曹操的手下,只要你真的有实力和才能,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出来的。
但是曹操在人才方面,虽然说能起到知人善用的好,但是他对那些再也派不上场的人,也是相当冷酷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跟随他打下了半壁江山的荀彧。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出谋划策,在后方稳定后勤,更是举荐了郭嘉和荀攸等曹营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在大局初定之后,曹操为了称帝,选择横下心来,赐死了荀彧。
如《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除此之外,那些对他而言很难办的人,他也在背地里指使自己的手下找个理由将他们处理掉。比如说在官渡之战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许攸。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迎接许攸的时候"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可谓是给足了面子。但是在平定北方,曹操后方稳如泰山之后呢?"褚大怒,拔剑杀攸,……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把许攸厚葬了事,许褚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可见在曹操的心里,人才肯定是要用的,但是重用的人,必须是完全忠诚于他的。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他肯定是信得过的。其他哪些人,要是安分守己的话,他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他的。比方说荀彧不支持他称帝,但是荀攸身为荀彧的侄子,却没有支持荀彧的决定,而是选择站在了曹操这边。最后曹操依然没有疏远他,而是让荀攸接着为自己效力。
二:孙权,重用士族,帮派主义
相比起曹操,孙权就多了一些"传统"的思想,那就是求稳。体现在人才方面的话,就是孙权不喜欢向天下招纳人才,更多的是重用自己领地内的士族子弟们。比如说东吴数十年来,能够在孙权手下大放异彩的,大部分都是江东有名的地方士族。《吴录·士林》就记载:"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顾雍、陆逊、朱然、张昭等人,就是当时士族有名的代表人物。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说周瑜、太史慈等人,就是由孙策孙权亲自看上,并且拼命挖角过来的。因此在用人战略之上,其实孙吴的特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和士族进行利益交换,士族为他们出钱出力出人,孙家则给他们土地和富贵权力,大家一起发展好东吴。偶尔在战争中,要是遇上一些孙权觉得特别意气相投的人,那就想办法挖过来重用。
而这一点,也导致了最后孙吴的没落。毕竟士族和孙家的目标是不同的,孙家是为了最后称霸天下,士族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让自己家族能够过得更好。至于他们效忠的人是谁,他们并不会在意。赤壁之战前,张昭就是有名的投曹派,整天怂恿孙权投降,好让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土地,避免被曹操夺走。毕竟换个人效忠也是效忠、家族还在就好。
三:刘备,仁义为先,理想主义
相比起其他两个人,刘备就要有游侠气概的多。在东汉时期的游侠气概,换到今天的话来说叫什么呢?叫义字当头,帮派文化。刘备这一生,就是靠义字起家,也是因为义而失去了天下。早先流浪天下拉拢的文人武将们,也都是因为他的义气,还有他看重人民的态度,才选择追随他的。关羽为了兄弟之义,能够舍弃曹操的功名利禄,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回来找刘备。刘备为了百姓,更是不惜在被曹操追击的情况下,带着他们一起逃亡。
环视三国的历史,能够和义和理想扯上关系的,大多数都是刘备这一边。为了恢复大汉的天下,那些武将甘愿陪他一起吃苦,甚至糜竺还将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全部家产都给了刘备,和他一起从北方打到蜀地。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是能够让人为之出生入死的。
而在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了天下大半的情况之下,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恢复大汉的天下,早就算是梦话了。没有千载难逢的转机,蜀国只会越来越弱,最后被曹操吞并。然而在蜀国中后期,那些早先跟随刘备的元老们,面对这种劣势,依然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而北伐。可见蜀国这些人的理想主义,已经是深入了他们的骨髓了。
然而他的义,也是蜀国最大的问题。刘备以恢复大汉为目标,以仁义为理念,才召集起了支持他的人马。当时在三分天下之后,牵扯到利益方面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而在关羽死后,理性上,刘备不应该攻打孙权,而是要采取诸葛亮等人的策略,提出相应的条件和孙权重修旧好,最后击败曹操再伐孙吴。
然而在义这一方面,刘备不得不出战,不然就是违背了自己的信念,那么此后他在天下再无仁德可言。所以夷陵之战,就成为了蜀国灭亡的关键一战。这也正是刘备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到三国鼎立的乱世,汉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这一历史过程充满了政治斗争、社会矛盾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崩溃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历史中有两个马忠,其中混的最好的当然是蜀汉的那个马忠了。不过要说运气最好的..
你知道吴蜀联盟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国与国之间,用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诉诸战争;而假如战争不能战胜对手,又只有回到政治手段..
对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提起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词,想必是只要知道苏轼的..
众所周知,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也是最为绚丽的一个时代。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君主的身边他的背后的智囊团的实力,就代表这这位主君是否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崭露头角..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假如刘备没有东征吴国,那么刘备蜀汉政权的实力会得以保存,三国鼎立会持续更长时间,但是整体..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都说:乱世让女人走开!但如何走得开?如三国时期,夏侯渊的侄女去拾柴,却撞倒了张飞,结果被张飞..
司马懿自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曹操丞相文学掾的身份出仕后,在曹魏政权中历任三超、两受顾命。与亲贵的密切交往、公事及婚姻关系,使得司马懿的权势网络深深根..
新洛神甄宓 在各种传说中能代表贤德和美貌的人物,很多朋友第一想到的就是洛神了,有关洛神的传说是广为流传的,在三国的时候有位奇女子被称为“新洛神甄宓”,这..
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古人往往都是少年成名,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大器晚成的也有但不多,比如项羽二十八岁成就霸业,我们二十八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