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吴三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都知道“三藩之乱”是康熙年间,一次威胁清朝统治的叛乱,以吴三桂三位割据藩王为首的起兵抗清活动,从康熙十二年到熙二十年,历时八年,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影响。三藩之乱的主要人物是平西王吴三桂,当初他打开山海关放清入关,被清朝廷封为平西王割据一方。康熙时议论削藩,因为威胁自己的统治,因而吴三桂起兵反清。

  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场动乱中,康熙帝最担心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另一个反叛将领——王辅臣。

  “蛇鼠两端” ——王辅臣

  王辅臣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他随姐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来王辅臣又投靠明朝总兵姜瓖,与姜瓖一同降清。王辅臣很能打仗,姜瓖降清之后因为不满清朝赏赐不公,而再次割据反清。清朝多次派兵镇压都因王辅臣饮恨,后来多尔衮两次亲征,也输给了王辅臣,王辅臣因此名传天下。

  王辅臣剧照

  清廷统一全国是注定结局,所以王辅臣再处降清。多尔衮在世时不受重用,充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去世之后,王辅臣受顺治帝重用后又经洪承畴举荐为总兵。吴三桂谋反之心早有,因此想尽办法拉拢各方武将。王辅臣有才能又有兵权,自然在他拉拢之列。为此他将王辅臣调到自己麾下,视子侄对待。

  王辅臣受吴三桂之提携,也对吴三桂抱有感恩之心。最后却因为受到吴三桂子吴应麒侮辱,背离吴三桂。吴三桂起兵之时,王辅臣最开始拒绝他的拉拢,甚至还将吴三桂写给他的密信给了康熙帝,因此受康熙帝重用。后世形容王辅臣,多有“首鼠两端”一祠。因为王辅臣没有忠诚之心,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前面他才出卖吴三桂,后脚却因为与康熙重用的大将莫洛发生冲突,又投靠了吴三桂

image.png

  为何又说康熙帝相比于担心吴三桂,更担心王辅臣呢?因为王辅臣掌控陕西之地,能够对北京造成直接威胁。早在吴三桂起兵开始之前,康熙帝就已经料到了这么一天。所以吴三桂的反叛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为此他也做了一些的应对。而王辅臣不一样,他的突然反叛是康熙帝没想到的。在吴三桂反叛之后,王辅臣也背弃朝廷,接受了吴三桂的招安。康熙帝对此措手不及,偏偏他还割据平凉,威胁北京。

  如果王辅臣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一位很有才能的大将,是吴三桂北上的重大阻力。但一旦他反叛了,只要中间被吴三桂打通连成一线,叛军即可直接北上攻打紫禁城,国家危矣。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朝廷上有一个人:文韬武略,刚正毅勇,聪明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劝降甘陕提督王辅臣,为平三藩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被贬到盛京,但他创作了当时最全,最详细的清朝地图,使康熙非常高兴。最终死在盛京。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在这其中王辅臣又表现出了自己首鼠两端的一面。朝廷多次对王辅臣进行招安,并表示只要归顺,朝廷不会追究。然后王辅臣还真就归顺了,不过他最后却自杀死了。

image.png

  想想那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时候,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王辅臣在甘肃起兵,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尚之信在广州起兵,孙延龄在广西起兵,吴之茂在四川叛变,蔡禄在河北叛变,郑经在台湾响应。另外,还有四川的少数民族土司造反,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造反,青海墨尔根台吉造反,包括清朝的属国朝鲜也开始造反。可以说,大半个中国都造反了,清朝只剩下关外及中原地区。造反的各方,对清朝形成了一种包围的态势。

  吴三桂缘何败北?

  在如此大好形势下,为什么吴三桂最终还是败了呢?他究竟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吴三桂反清的理由不充分。

  吴三桂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反叛清朝的。但是,天下人都明白,其一,清兵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把他们放进来的。其二,南明的永历帝,是吴三桂追到缅甸去把他杀死的。吴三桂这“反清复明”的口号,能有多少人相信?

  第二,响应吴三桂的藩镇虽多,但是与吴三桂同心的少,没有形成合力

  那时藩镇各自为政,并不听吴三桂的号令。每一个造反的藩镇,所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且是眼前的利益,一时的利益,并没有从通盘上进行考虑,更不会服从吴三桂的指挥。比如甘肃的王辅臣,虽然他是从吴三桂身边走出去的,吴三桂也在极力拉拢他,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但他其实并不听吴三桂节制。

  再加上藩镇们在吴三桂和清朝之间摇摆不定,首鼠两端。其中,曾经多次反复的包括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孙延龄等等。可以说,除了吴三桂,以及老牌抗清将领郑经(郑成功的儿子),基本上都是投降了清朝,又反叛,又投降清朝。总之是摇摆不定。由此可见,藩镇虽多,真正与清朝硬碰的,却非常少。

  最重要的是吴三桂和其他造反藩镇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矛盾太多,大大消耗了自身力量。比如镇守广西的孙延龄,先受吴三桂的拉拢,举起反清大旗。但是在清朝的招抚下,又投降清朝,后来,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击杀孙延龄。孙延龄的部众有和吴世琮发生矛盾,攻击吴三桂军队,后来还成为吴三桂后方的心腹大患。可以说,内部的抵牾,严重消耗了反清军队自身的力量。

image.png

  第三,吴三桂在战略上出现巨大的失误。

  吴三桂在湖南战场突出部的短促突击,来看他失败的原因。三藩之乱从一藩(吴三桂)到三藩(耿精忠、尚之信)、两将军(孙延龄、王辅臣)、一国主(郑经),这是极盛。但郑经和耿精忠翻脸,迅速造成东南战场逆转。而吴三桂组织的两个大迂回战略,北方迂回,郧襄迂回相继失败。虽然吴军还守着汉中。但源源不断的陕西部队到达汉中战场。这时候的战线如图所示,发现湖南就是一个突出部,面临满洲六到七个军团的围攻。

  驻守荆州的顺承郡王勒尔锦集团,岳州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尚善集团,长沙城下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集团,吉安城下的简亲王喇布集团。将军穆占正在率精锐赶来。1677年2月,傅弘烈、尚之信接洽反正,吴三桂的侧翼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候,康熙很乐观,认为“四方渐定”,一般情况下觉得吴三桂要完。

  在三月份,吴三桂将大本营从长江沿线退往衡州,他并不敢跨过长江,而是把兵力部署在长江以南,想依靠长江天险,与清军对抗。最后实现就算打不败清军,也划江而治的目的。但是,我们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权,可以依靠长江,守住南方防线的。必须要深入中原腹地,才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年迈的吴三桂失去进取心,不敢深入中原,因而失去进攻的好机会。

  第四,清军对反叛的藩镇实施各个击破的方式。

  清军的策略是对各地反叛藩镇,以招抚为主。只要他们投降,就既往不咎,而且加官进爵,但是对吴三桂则坚决打击。再加上吴三桂与个别藩镇关系没处理好,所以最终他成为孤家寡人。

  第五,吴三桂最后阶段称帝,让他彻底失去民心。

  吴三桂是打个“反清复明”的旗号造反的,表面上尊奉所谓的朱三太子,实际上并没有尊奉任何一个明朝皇室后裔。这也罢了,毕竟有一点点说服力。但是最后阶段,他想过一把皇帝瘾,匆匆称帝。这样一来,他便失去了两方面的支持。一是普通老百姓的支持,二是各反叛藩镇的支持。没有支持,谁还替他打仗?

  可以说,在清朝分化瓦解及吴三桂自己作死的双重作用下,吴三桂走向了灭亡的边沿。

  第六,吴三桂病死。

  吴三桂在世,还可以利用自己多年来与各藩王之间的交情,取得一些支持,有一定的号召力。吴三桂一死,他的孙子吴世璠完全没有威望,最终众人如鸟兽散,被清军很快就击败铲除干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