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商人 商人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杀商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image.png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彻底击破匈奴,在汉军的赫赫神威下,盘踞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族——浑邪和休屠部落决定向汉朝投降。随后,霍去病押着4万河西匈奴人,浩浩荡荡地向长安方向进发。

  虽然这些匈奴人皆是一介亡虏,而且在此前,还是与汉军激烈交锋的敌人。然而汉武帝却给了他们难以想象的礼遇。

  首先,汉武帝命长安令在关中附近征集2万辆马车,为这些匈奴人运送补给品。然而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拨款,导致长安令缺乏经费,只好向百姓们借马。但是百姓们信不过政府,纷纷将自家的马藏匿了起来,导致长安令没有完成汉武帝指派的任务。

image.png

  长安令的失职让汉武帝大发雷霆,欲因此将其斩杀。就在长安令即将人头落地的时候,著名的耿直之臣——汲黯站出来仗义执言:

  “长安令没有罪,如果真要杀,就杀了我。或许只有杀了我,百姓才肯借我们马吧!此外,这群匈奴人背叛其君王,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

  听了汲黯的话,汉武帝“默然”,并随之放了长安令一马。

  不久后,4万匈奴人牵着他们的牛羊临近长安。听闻此消息,逐利的汉朝商人纷纷拿着自家的商品,与匈奴人交换牲畜。但令人惊讶的是,汉武帝听说此事后,竟大发雷霆,并残忍诛杀了500多商人。其原因在于,这些商人卖了汉朝法律中,严禁卖给胡人的商品,那就是兵器和铁器。

image.png

  根据汉朝法律规定:

  “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敢犯者弃市!”

  自刘邦时代以来,匈奴和汉朝便经常在边关进行互市。但是出于国防方面的考虑,汉朝规定“片铁不能出关”。而这是因为匈奴人的手工业不够发达,不能像汉朝那样,有能力制造精良的钢铁武器。至于兵器,那就更不允许了。

  汉法规定:“弩十石以上,不得出关。” 弩,是汉朝克敌制胜的利器,而十石巨弩更是利器中的利器,不得卖给胡人,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image.png

  对于“禁止铁器、兵器出口”的铁律,汉朝的商人们自然都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即使在国境之内,将铁器、兵器卖给已经录为汉朝国籍的匈奴人,也同样是死罪。

  因为汉律中留了条尾巴,那就是:“虽于京师市买,其法 一也。”也就是说,在京师中售卖违禁品,与出关卖此类商品相同。

  老臣汲黯不忍见生灵涂炭,于是立即面见汉武帝,进谏道:

  “匈奴人攻我边塞,杀我子民,为了击败他们,我们牺牲了多少将士,耗费了多少钱帛?如今这些匈奴人投降,我们应该将他们分给战死士兵的家属做奴隶。而今天倒好,为了这些匈奴降虏,我们倾尽府库赏赐他们,把他们捧得像宠儿一样。甚至为了他们,还杀死了500个无知的百姓。匈奴和汉人,谁才是你的根本?你这样做,就像是为了保护树叶,却要损害树枝!”

image.png

  汲黯言毕,汉武帝默然良久,然后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汲黯的建言了,如今果然又胡说八道了!”

  事后,汉武帝不仅没有为商人们平反,也没有将匈奴人降为奴隶。反而继续倒空府库,重赏了这群归降的匈奴人。随后,汉武帝将匈奴人分为五部,分布在延边五郡,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属国。平时让他们在边境游牧,为汉朝侦查匈奴的动向;战时,五属国骑士则随汉军出征,打击匈奴。

  或许在很多读者看来,汉武帝的作为实在太残忍、太愚蠢。就如汲黯所说,匈奴人是汉人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他们投降了,为何要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赏赐他们?又为何因为一些小过,杀死500个不懂事的商人?汉武帝,简直就是崇洋媚外。

  但实际在笔者看来,汉武帝的做法是相当高明的,是相当有远见和大格局的。

image.png

  首先,汉武帝之所以重赏4万匈奴人,一方面是为了诱使更多匈奴人投降,从而瓦解强大的匈奴帝国;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夷制夷”,用汉籍匈奴人去对抗草原中的匈奴人。

  匈奴人之所以频繁入侵汉朝边境,是因为草原环境恶劣,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抢掠汉民,匈奴人很难生存。而汉武帝重赏投降的匈奴人,就是向还未投降的匈奴人释放一种重大的信号,所有投降者,都将获得善待,将会获得食物和安全。

  同时,只有匈奴人才最懂匈奴人。利用投降的匈奴人,可以有效防止敌对胡人的进攻,而在征讨匈奴的作战中,五属国的胡人又可以提供廉价而优质的骑兵。可以利用他们对草原的熟悉,迅速找到敌人,寻找到可以利用的水草。

image.png

  其次,汉武帝之所以诛杀500多名商人,是以严刑峻法,向百姓们申明,将违禁品售卖给敌人,将受到多么残酷的惩罚。将违禁品卖给匈奴降虏都要诛杀,更何况是未投降的匈奴人。

  汉武帝诛杀商人时,汉匈战争仍处于最激烈的阶段。虽然匈奴人多次遭到重创,但是元气未损,仍在汉朝边境大肆杀掠。如果有奸民将铁器卖给匈奴,这些匈奴人就会它们化为挥向汉朝军民的屠刀。而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还不知要打多久。

  汉武帝对于铁器、兵器的严格禁运,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汉军身披坚固的铁甲,挥舞着锋利耐用的环首铁刀。而从考古发现来看,匈奴人几乎没有什么铁制兵器,大多只能身穿皮甲,手持铜刀。他们的箭镞,甚至都是用骨头制成的。

image.png

  在战场上,汉军从武器上实现了对匈奴的碾压,也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此名将陈汤曾总结道: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也就是说,五个胡人之所以只能抵挡一个汉人,是因为他们兵刃不锋利,弓弩不够强劲。如今学会了汉人的巧技,才能以三人对付一个汉人。由此可见,如果汉武帝不在武器禁运方面施以重法,彪悍强劲的匈奴人会对汉朝造成多么大的威胁。

image.png

  同时,汉武帝厚待匈奴降者的措施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有了五属国胡骑的通风报信,匈奴人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侵略边塞。而在对外战争中,汉军利用胡人属国骑兵多次击破匈奴和西羌,利用这些天生的歧视,弥补了汉军在骑兵方面的不足。

  到了后世,汉武帝对“战略物资进行禁运”以及“以夷制夷”的政策得到了极大的延续,甚至直到今天,我国在具体施政中,仍有汉武帝的影子。由此可见,汉武帝看似“崇洋媚外”,但实际是个具有大格局、大智慧的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盛世积淀与帝国雄心的历史交响

      西汉初年,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相争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两代帝王以黄老思想为治国圭臬,开创了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的..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盛世积淀与帝国雄心的历史交响
  •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深远影响著称于世。其中,他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不仅深刻改变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格局,更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路
  • 北击匈奴:汉武帝是否彻底打败了匈奴?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的壮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篇章。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旨在消除这一长期威胁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然而,..

    北击匈奴:汉武帝是否彻底打败了匈奴?
  • 汉武帝陵墓中的陪葬品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深远影响著称于世。作为一位在位长达54年的帝王,汉武帝的陵墓——茂陵,自然也成为了后人关注的焦点。茂陵中到..

    汉武帝陵墓中的陪葬品之谜
  • 晚年卫青为何屡遭打压?汉武帝的深层考量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为汉武帝时期的边疆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卫青晚年..

    晚年卫青为何屡遭打压?汉武帝的深层考量
  • 汉武帝登基之路:母亲王美人的智慧与策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著称,是西汉王朝的重要君主之一。然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其背后的故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其中,亲生母..

    汉武帝登基之路:母亲王美人的智慧与策略
  • 汉武帝:薄情帝王的复杂情感世界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著称,然而,在其辉煌政绩的背后,也隐藏着一段段令人唏嘘的薄情故事。若以“天下第一薄情男”来评判汉武帝,或..

    汉武帝:薄情帝王的复杂情感世界
  • 汉武帝刘彻: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一生,既充满了辉煌的成就,也伴随着无数的争议与遗憾。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汉武帝刘彻: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 汉武帝与钩弋夫人: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爱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开疆拓土的壮举而名垂青史。然而,在他辉煌的政治生涯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与钩弋夫人: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爱情
  •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婚女人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的传奇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的代名词,但总有那么一些女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韧的意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史上最幸运且..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婚女人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