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战略失误与蜀国衰亡探析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兴衰与诸葛亮的智慧与决策紧密相连。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是按照智者的意愿前行。 一、诸葛亮与蜀国的辉煌时期 诸葛亮,字孔明,..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诸葛亮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公元228年到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却皆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北伐,是因兵败而失利;第五次北伐,是因诸葛亮病逝而中止;而其他三次北伐,均是因为粮草供应不济而撤军。对此,有人提出疑问,既然诸葛亮没有粮草,为何不学习曹操,直接烧掉司马懿。没有粮草,司马懿就只能放弃固守,与诸葛亮正面交战。但从历史记载来看,打正面,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对手。
由此有人搬出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相对于变诈的曹操,诸葛亮在奇谋方面还是差了不少。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一万疲敝之兵对阵袁绍的河北十万雄兵。《魏书》记载: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可以说,曹军在当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突然来投靠,并带来一个重大消息——袁绍军的粮草大多存放于乌巢。因此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带领5000兵马奇袭乌巢,并击溃了敌将淳于琼,将乌巢粮草烧个干净。失去了粮草,袁军不战自溃,超过7万士兵死于非命。而这一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那么,诸葛亮为何不学习曹操焚毁粮草的策略呢?这并不是诸葛亮不会烧粮草,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更为高明的策略。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了祁山。面对诸葛亮,魏军主将司马懿选择固守战术,准备将汉军拖垮。正所谓“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在古代,运粮本来就是个困难事,更何况在蜿蜒崎岖的蜀道?
就在司马懿打着如意算盘,坐看蜀军粮尽退兵之时,诸葛亮却玩出了一个骚操作。首先,诸葛亮命王平继续攻打祁山,而自己则带领主力北上上邽城。
王夫之认为:“蜀军利于山战,不利于平原旷土”。由于汉军以步兵为主,对阵曹魏骑兵或许并不占优势。因此,司马懿对于粮仓上邽并未投入太多兵力,只让费曜郭淮带领4000士兵把守这里。谁知诸葛亮带着步兵甩开山川地利,大摇大摆地在平原上行军,就像在自家后花园一样。
在诸葛亮的攻击下,人数占劣势的魏军大败,丢下麦田就走。
如果换做曹操,或许会赶紧将麦田里的庄稼全部毁掉,以免敌方主力来救。但是诸葛亮却不然,他不慌不忙地在上邽驻扎了下来,并命令手下割麦充作军粮。
《孙子兵法》有云: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也就是说,作战中有两种补给方式,一种是从本国运粮,另一种是从敌人手中缴获,因粮于敌。前者劳民伤财,不仅损耗国力,而且给百姓增添负担,同时粮道还容易被敌人切断。因此在孙子看来,从敌人那里缴获粮食更好,一方面能够足食足军,另一方面还削弱了敌人。
因此孙子评价道:“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也就是说,吃掉敌军一钟的粮食,相当于敌人损失了二十钟。因此诸葛亮夺取上邽之麦的奇谋,不愧为智将之所为。
得知诸葛亮割走上邽之麦,司马懿大惊失色。相对于汉军,魏军的补给确实方便一些,但未必好多少。关西地区在西汉时期堪称富庶。但是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整个关西已经被董卓、李榷、郭汜等乱臣贼子糟蹋地残破不堪。若要在陇右、关中维持十万大军,不仅需要就地征集,还要靠洛阳的输送,缺一不可。
诸葛亮的割麦之谋造成什么后果呢?原本气定神闲的司马懿竟然慌了。原来,魏军也开始缺粮。根据《三国志·郭淮传》记载:
“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
也就是说,曹魏陇右前线已经没有粮食了,必须从关中转输。为了紧急筹措粮食,郭淮还不得不向羌人借粮食(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这才稍稍稳住了军队。
诸葛亮有粮,司马懿无粮。原本的态势是诸葛亮进攻,司马懿固守。如今攻守之势逆转,司马懿进攻,诸葛亮来防守。如果不击败诸葛亮,司马懿迟早会因粮尽而崩溃。因此,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卤城进行了决战。
对阵诸葛亮,司马懿本就是守有余而攻不足。若要兵对兵、将对将式的正面对决,司马懿完全不是诸葛亮对手。因此诸葛亮从容地将军队分成两部分,他让王平在南围方向抵住张郃的进攻。他自率主力对阵司马懿。
他利用司马懿急于求胜的心理,稍稍向后退了一步。随后又派魏延、高翔、吴班等人逆击司马懿,斩获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要知道在古代,不是所有士兵都能披甲的。由此可见,司马懿的精锐中军,受到了严重打击。因此只能灰溜溜地“还保营”。
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奇谋百出,将司马懿狠狠教训了一顿。虽然他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李严却因为自己的私心和失误,没有及时供应粮草,导致汉军无法扩大战果,只能选择撤军。若李严及时运粮,第四次北伐必然会取得相当的胜利。
在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终于学乖了,他再也没有一丝懈怠,不给诸葛亮任何趁虚而入的机会。然而诸葛亮又祭出一个骚操作,在魏国领土上屯田,准备和司马懿一直耗下去。然而诸葛亮却天不假年,最终病逝于定军山,导致第五次北伐中道而卒。其实在当时,蜀军并不缺粮,只能说司马懿捡了一条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信任,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其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关于刘备在白帝城托..
刘禅,即蜀汉后主刘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关于他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既有认为他昏庸无能的观点,也有认为他大智若愚的看法。而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闻名于世。然而,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他的许多锦囊妙计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争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其中关羽失荆州更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关羽之死,不仅标志着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也让无数后人猜测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对象。他的陵墓,历经1700年风雨,却奇迹般地始终无..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延续和发展了蜀汉的基业。以下是除了姜维之外的其他九位重要接班人: 1. 蒋琬:蒋琬..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故意打压他;也有人认为,魏延确实存在反骨,诸葛亮不得不防。那么..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