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战略失误与蜀国衰亡探析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兴衰与诸葛亮的智慧与决策紧密相连。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是按照智者的意愿前行。 一、诸葛亮与蜀国的辉煌时期 诸葛亮,字孔明,..
还不知道:司马懿为何不伐蜀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就三国时期的人物来看,似乎诸葛亮是当时最聪明的人。特别在《三国演义》里,因为剧情需要,罗贯中把这位智谋人士描写得几乎一生无对手,什么周瑜、庞统、陆逊等人在他面前好像不堪一击。
然而到了三国后期,魏国的司马懿开始走到了前台,并且可以与诸葛亮一较高下。从演义来看,司马懿堪称诸葛亮唯一的对手。很多时候,司马懿可以看透诸葛亮的心思,并且偶尔还可以赢下诸葛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不幸病死在五丈原,而蜀国在失去了国家支柱后也开始走下坡路。司马懿为人奸诈无比,并很会挑准时机采取行动。当年刘备驾崩后,司马懿就力劝曹丕攻打蜀国;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竟然长达15年不敢伐蜀。
这就非常奇怪了。毕竟此时蜀国没了诸葛亮,已没有了对手的司马懿正好趁势一举消灭蜀国才对,可他竟然忍了15年也没有对蜀国采取行动。
其实,自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之所以没有进攻蜀国也是明智之举,一是他根本没有胜算;二是这位仁兄也抽不出功夫去伐蜀国,因为他要忙着处理一些公事与私事。
公元234到公元237年间,司马懿并没有起兵攻打蜀国。其实原因很简单,诸葛亮的6次北伐虽然没有灭掉魏国,但也消耗了曹魏不少的国力,因此魏国方面也需要休养生息。
公元238年,魏国东北方发生了叛乱,辽东公孙渊自称燕王并开始频繁连接东吴,最后还领着15万辽兵杀奔中原。
这个公孙渊就是以前曹操平北方所降服的公孙康的小儿子。本来曹家已经封他为公爵了,可这位仁兄却贪心不足,仍想要席卷中原。既然魏国地方发生了叛乱,那么朝廷就要派人前去平定,因此,司马懿亲自带着兵马前去扫平了辽东。
到了公元239年,魏帝曹睿又驾崩了,他在临死前托孤于司马懿、曹爽两人。曹爽是以前魏国名将曹真的儿子,可惜他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没有得到老爹的优秀基因。
一开始,司马懿与曹爽井水不犯河水,但后来曹爽却直接把司马懿的实权给夺了。司马懿这人老奸巨猾又野心勃勃,从来都是他算计别人,如今被曹爽这样的废材摆了一道,因此心中必然不悦。但司马懿知道此时还不是和曹爽撕破脸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只好暗中发力,表面“装死”。
公元249年,得意忘形的曹爽被司马懿的表象给迷惑住了,于是带着皇帝跑到高清陵打猎祭天。司马懿和曹爽足足斗了10年,但在这一年里司马懿开始选择反攻,并且“一击命中”,彻底粉碎了曹爽及其团队。
司马懿攫取了魏国的权力后也不是一帆风顺,毕竟还有很多曹家忠实大臣也不能容忍朝廷出现司马懿的这样权倾朝野之人,所以司马懿还需要和这些人做斗争。
从公元234年到公元249年,魏国先是处于恢复阶段,没有功夫去攻打蜀国;紧接着辽东的公孙渊又闹事,司马懿需要去平乱;再然后,曹睿驾崩了,曹爽和司马懿互相争斗耗了10年之久;最后,司马懿还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忙着在朝纲培养亲信。
所以,诸葛亮死后的整整15年里,司马懿抽不开身去伐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信任,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其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关于刘备在白帝城托..
刘禅,即蜀汉后主刘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关于他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既有认为他昏庸无能的观点,也有认为他大智若愚的看法。而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闻名于世。然而,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他的许多锦囊妙计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争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其中关羽失荆州更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关羽之死,不仅标志着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也让无数后人猜测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对象。他的陵墓,历经1700年风雨,却奇迹般地始终无..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延续和发展了蜀汉的基业。以下是除了姜维之外的其他九位重要接班人: 1. 蒋琬:蒋琬..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故意打压他;也有人认为,魏延确实存在反骨,诸葛亮不得不防。那么..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